食药同源中药养生如何使用中药应对秋冬季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秋天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气候干燥,多风多尘,天气变化较剧烈。季节的转变使得人体易感不足而受到病邪的侵袭,过敏性鼻炎的门诊人数增加,干燥的皮肤被抓得伤痕累累,儿童门急诊的咳嗽声此起彼伏。除了平时需要锻炼身体,增加体质外,我们平时的饮食还应注重清燥益气生津。

以下三个方剂以清润为主,有宣肺化痰,清热润燥的作用。

1.桑杏汤

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是从秋季开始,或复发或逐渐加重,常常是因为感受风燥、燥热或凉燥之邪,触发内伏之痰饮而诱发的。

方中桑叶清宣燥热,透邪外出;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共为君药。豆豉辛凉透散,助桑叶轻宣透热;贝母清化热痰,助杏仁止咳化痰;沙参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共为臣药。栀子皮质轻而入上焦,清泄肺热;梨皮清热润燥,止咳化痰,均为佐药。

组成:桑叶三钱、杏仁四钱、沙参四钱、浙贝母三钱、栀子三钱、梨皮三钱。水煎服。

主治:外感燥热,证见头痛身热、口渴、咽干、干咳无痰、或声音嘶哑、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数。本方可用于秋季发生的呼吸道感染疾患,如感冒、上呼吸道炎、支气管炎等。

2.养阴清肺汤

肺为娇脏,与秋令燥气相通,特别容易受到秋燥之邪。

利用生地黄的滋阴清热,凉血补血,配合麦冬的润肺止咳,再加点甘草的清热解毒,一道养阴清肺汤顺应而生。

组成:生地黄八钱、麦冬三钱、玄参四钱、白芍三钱、丹皮三钱、川贝母三钱、甘草一钱、薄荷一钱。水煎服。

主治:白喉初起,证见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呼吸有声。似喘非喘,喉间起白斑不易拭去,本方对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等。

3.清燥救肺汤

《本草纲目》里提到: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

现代研究表明,秋季用阿胶能起到养血滋阴润肺等作用,并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其他矿物质,加速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组成:石膏五钱、桑叶三钱、孩儿参四钱、胡麻仁三钱、阿胶三钱(烊化)、麦冬三钱、杏仁三钱、枇杷叶三钱(蜜炙)、甘草一钱。水煎服。

主治:燥热伤肺,症状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舌干无苔。

生活小贴士:

入秋后的饮食当然少不了汤汤水水的滋补,日常生活中更应利用中药的性质,在平时的煲汤中可以加入一些中药材,例如麦冬,《本草新编》说:“麦门冬,泻肺中之火,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阴虚,解肺燥,定咳嗽。”可见,本品是秋季调养的佳品。

百合:性味甘淡,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作用。汤剂中加入本品可以补益肺气、润肺生津。

黄精:有补脾肾、强筋骨、乌须发、抗衰老的作用。能应对秋季的阴虚劳嗽、肺燥咳嗽,并且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玉竹:玉竹对女性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好物,它补而不腻,不寒不燥,作用于脾胃,又不伤脾胃,日常汤剂中加入此药材,平补而润,润肤美容。

中医科专家简介

文/秦荣妹、张琎丹

图/网络

编辑/周期

审核/张莹珺、梁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yx/7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