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防燥咳,用对这个方,治好不复发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6712021.html

过敏性咳嗽又称为变应性咳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咳嗽。此类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故将此类咳嗽定义为过敏性咳嗽。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的日益恶化,过敏性咳嗽的发病率在我国有上升趋势,过敏性咳嗽占慢性咳嗽总人数的13.2%。

过敏性咳嗽属于中医“咳嗽”范畴,病位初在肺,涉及肝、脾,久则及肾,治疗以祛风宣肺、补肺固表为主。

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过敏性咳嗽的历史沿革

古代医籍中并没有提到过敏性咳嗽,只有对咳嗽的阐述。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张景岳——“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盖五脏之精皆藏于肾,故凡治劳损咳嗽,必当以壮水滋阴为主,庶肺气得充,嗽可渐愈”。

朱丹溪——“上半日多嗽者,此属胃中有火,用贝母、石膏降胃火;午后嗽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五更嗽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火气流入肺,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

《河间六书·咳嗽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故咳嗽常以风邪为先导。”

《诸病源候论》将“风咳”列为诸咳之首。

这些均提示风邪在咳嗽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肺、脾、肝、肾及咳嗽发病时辰均是咳嗽病机关键。

“风”与“燥”

古人将“风”分为外风及内风。

内风主要是脾虚、阴虚、血虚等因素所发。

由于现代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许多过敏致病因素也可归入“风邪”的范畴,如尘螨、动物毛屑、鱼腥发物、吸入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

现代医家也将“燥”分为外燥及内燥。

内燥主要是由火热邪气或阴亏血虚等因素诱发。

由于过敏性咳嗽属于慢性咳嗽范畴,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日久耗气伤阴,津液亏损,无以荣养肺脏及咽喉。

肺为华盖,开窍于鼻,与天气相通,外合皮毛,素体肺阴不足,无以祛邪外出;

脾为后天之本,主宗气的生成,脾气亏虚,无以推动肺脏祛邪外出;

肾为先天之本,肺为肾之母,肾精不足,以致肺阴不足,肺虚无以祛邪外出。

风—肺乃娇脏,外合皮毛,易受六淫等邪气侵犯,而风易袭阳位,故风邪是肺系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肝阴不足、脾胃亏虚而引动内风,复感外风,内外交结,使咳嗽迁延不愈。

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肺喜润而恶燥,故燥邪也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发病—风为百病之长,外风侵袭卫表,秋季气候干燥,而随着空调的普及,冬春也易感受燥邪,燥邪与风邪交结,合而为病。风又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耗气伤津而化热化燥,风与内生之燥邪交结,发而为病。素体阴虚、血虚,引动内风,复与秋燥交结,或与内生之燥交结,合而为病。

风药与“燥”的关系

《医宗必读》曰:“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则干,故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木病,木可胜土,风亦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故世人大多认为“风药多燥”,使用风药可直接燥湿,会让机体阴伤更重。

然而,在《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中均无“风药性燥”或“风药多燥”之语,这可能是后世医家对李东垣思想的曲解。

“风药多燥”主要体现在助脾之升清与助脾之健运。但多用风药可耗伤阳气及耗伤阴津,风药辛味升散,其性开泄,过则耗气伤津。当然,还有少数风药可以直接燥湿。

风药具有辛散透邪、息风止痉、搜风通络、升举清阳、通阳畅气、开郁散结、发散郁热、散瘀和血、顺气导痰、助脾胜湿、助肺宣发、助肾化气、引药上行的功效,然而大都需要与其他药物配伍或在方剂中体现。

“风燥”与过敏性咳嗽的关系

“燥易伤津”,故而“燥盛则干”,表现为干咳少痰、咽干口干;

“风性开泄,善行数变,风盛则痒”,表现为咽痒、畏风。

临床上部分过敏性咳嗽患者主要表现为咽痒干咳,或痰量较少,口干明显,畏风。故该病的病机主要是:

素体阴虚,虚火上浮,化燥伤阴,又感风邪或阴虚、血虚风动,肺燥阴伤更甚,无以润肺,肺失宣降,气逆而咳。

起居不慎,外感风邪及燥邪,日久耗气伤津

兼夹阴虚,阴液损伤更重,无以润肺,肺失宣降,气逆而咳。

过敏性咳嗽的治疗

治疗原则

在治疗方面,当扶正祛邪,以祛风止咳,养阴润燥为主。

(1)祛邪以祛风化痰止咳为主,风邪又分为外风及内风。

祛外风当用疏风宣肺之品,如紫苏叶、荆芥、防风、桑叶等;

咽痒咽痛明显者,加入桔梗、藏青果、木蝴蝶、胖大海等利咽之品;

伴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者,加入辛夷、苍耳草、白芷等通窍之品。

息内风当用养肝、健脾之品,如当归、川芎、钩藤、白芍、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等。

(2)扶正以养阴润燥为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与自身体质有关,素体亏虚,病邪乘机侵犯机体。

临床常用补气养阴之品,如太子参、黄芪、白术、麦冬、南沙参、玄参、玉竹等。

(3)加用虫类药搜风通络。本病病程大多在8周以上,属于慢性咳嗽,相对于急性咳嗽来说,属于久病,“久病入络”。

病证顽固,一般药物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故常加入一些虫类药加强搜风通络,如蝉蜕、全蝎、蜈蚣、地龙等。

虫类药性猛烈,胃弱之人易导致胃部不适,故常将虫类药与陈皮、枳壳同用,以理气和胃,减少胃部不适感。

(4)过敏性咳嗽患者至门诊就医时一般病程都较长,久咳耗伤肺气,可加入适量敛肺止咳之品,如五味子、煅蛤壳、诃子肉等。

从脏腑论治

(1)肺脾同治

《素问·咳论》云:“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说明咳嗽亦与脾胃有关。

肺为娇脏,不耐诸邪侵犯,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喜润恶燥,故而易受风燥邪气的侵犯,日久入里,化火生燥,加重肺阴耗伤;

肺气的宣发肃降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代谢,而脾主运化水液;

脾肺又为母子关系,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两者相互影响制约。

故而临证出现脾虚证候时,需在补益肺脏时配伍山药、白术、茯苓、谷芽、麦芽等健脾和胃之药。

(2)肺肾同治

肺为水之母,金水相生,两者相互影响,肺阴充足,输精于肾,使肾阴充盛。

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肾阴充足,循经上润于肺,保证肺气清宁,宣降正常。

久咳耗气伤阴,气机不畅,阴液的输布及代谢失调,肺阴不足,无以濡养肾阴,肾阴不足,加之气机不畅,肺阴更伤。

故临证兼有肾阴不足者,可配伍生地黄、山萸肉、黄精等补肾阴之品。

(3)肺肝同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在天为风,在肝为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故有“风气通于肝”之说。

风邪亢盛,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化燥,循经上行,灼肺伤津,木火刑金,影响肺之宣肃。

反之,燥热伤肺,肺失清肃,燥邪下行,灼伤肝阴,使肝失条达,甚者虚风内动。

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影响。

故临证兼有肝阴不足、肝气郁结者,可配伍白芍、柴胡、枸杞子等。

病案举隅

患者:男,31岁。

初诊:年3月13日。

主诉:咳嗽间作3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咳嗽,晨起为主,干咳为主,痰少,咽痒咳嗽,偶有喷嚏流涕,遇油烟冷空气等刺激气体咳嗽加重。

刻下症:咳嗽阵作,干咳为主,痰少色白,晨起明显,咽痒咳嗽,偶有鼻塞流涕,遇油烟冷空气刺激咳嗽加重,无胸闷气短,口干明显,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少,脉细滑。

查体:咽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辅助检查:过敏原:尘螨(++++),蟑螂(+)。

血常规:正常。

西医诊断:过敏性咳嗽。

中医诊断:咳嗽病(风燥伤肺证)。

治法:祛风化痰止咳,养阴润肺利咽。

处方:

桑叶12g

前胡12g

诃子肉12g

藏青果12g

浙贝母15g

南沙参15g

玄参15g

枇杷叶15g

煅蛤壳10g

苦杏仁8g

五味子6g

蝉蜕6g

陈皮6g

乌梅6g

胖大海3g

蜜麻黄5g

__

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嘱患者尽量远离刺激性气味强的花粉、油烟、油漆、辣椒等,勤换洗床单被套,打扫卫生,出门戴口罩;忌食辛辣刺激、海产品、龙虾、螃蟹、黄鳝、带鱼、猪头肉、老鹅、动物内脏等。

二诊:患者咳嗽明显减轻,仍有咽痒,口干好转,舌脉同前,前方加金银花15g,再服14剂。

三诊:患者咳嗽偶作,咽痒不显,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间隔旁小气囊,左侧叶间胸膜增厚。继服前方7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停药2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语:

本例患者初起外感风邪,加之患者为办公室文员,身处环境较为干燥,侵犯肺卫,肺气上逆,出现咽痒咳嗽,鼻塞流涕,遇油烟、冷空气刺激咳嗽加重,病程日久,耗气伤阴,阴虚而火旺,津液亏损,无以荣养肺脏及咽喉,出现口干咽痒。

该患者虽病程较长,但年纪尚轻,病邪未达肝肾。

故选方用桑杏汤加减。(方解)

桑叶—清宣燥热,透邪外出;

苦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

浙贝母—清化热痰,助苦杏仁止咳化痰;

南沙参—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炙枇杷叶—清肺化痰,和胃;

煅蛤壳—清肺化痰,敛肺止咳;

前胡—降气化痰;

玄参—滋阴降火润燥;

五味子、诃子肉、乌梅—敛肺止咳;

蜜麻黄—宣肺止咳;

胖大海、藏青果—清热生津利咽;

蝉蜕—加强搜风通络之功;

陈皮—理气健脾和胃。

诸药共奏祛风止咳、养阴润燥之功。

二诊患者咳嗽减轻,仍有咽痒,故加入金银花加强清热利咽之功。

三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继服前方以巩固疗效。

免责声明本文源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文中广告由系统自动生成,内容与本号无关。

往期热文

不准中医介入,究竟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人民币?非常有效的11则土经验方李建民教授:血淋难治?这个方很好用!

看完之后,别忘点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yx/6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