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经济参考报》接到投诉反映,一些药企使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为原料,很多成品药中被检测出较高的硫磺含量,太极集团、通药集团、哈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或涉其中。《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硫磺熏蒸浙贝犹如医药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的潜规则,而有关检测标准的缺失则让这一潜规则发展成为“明规则”。
多种药品检测发现硫磺浙贝,别名浙贝母、象贝、大贝母,是一种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中药材,与白术、白芍等被统称为“浙八味”。
▲浙贝
举报人为了检测市场上公开销售的药品是否存在硫磺超标问题,去年年底网购了5种常见的止咳化痰药品并送到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所有送检药品中均检出了一定的硫磺含量。
根据举报人提供的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5种药品硫磺含量检测情况分别为:
●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3g×9袋,检测结果为0.6%;
●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6g×10丸,检测结果为0.3%;
●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润肺止嗽丸,国药准字Z,规格为8g×12袋,检测结果为0.2%;
●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金贝痰咳清颗粒,国药准字Z,规格为7g×10袋,检测结果为0.1%;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宝泰康颗粒,国药准字Z,规格为4g×12袋,检测结果为0.1%。
一般来说,成品药成分中不应出现“硫”成分,而这5种止咳药中克成品药最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最少的也有0.1克硫磺,这着实让人吃惊。
检测依据:现行有效的卫生部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附录A》。西安国联并不是我国官方医药检测机构,结果有待官方进一步确认。
但对该结果,中国中药协会会长、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药典中对于上述中成药含量中并不存在硫物质,同时,对于较好干燥的浙贝来说,是决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干燥的。这意味着,使用浙贝等药材制成的中成药中,不应该出现任何含硫物质,如果按照此前放宽后的规定,其含量也应在mg/kg以下。
为什么要用硫磺熏蒸浙贝?用硫磺对药材进行熏蒸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
一、使药物增色、美白,部分不法商人可以以此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
二、防霉、杀虫,有利于药材贮存。
新鲜贝母用硫磺薰蒸两天两夜,然后再在太阳底下晒三四天便成为硫磺熏蒸浙贝。
硫磺熏蒸药材对人体的危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有这样的表述:中药材及饮片不同于食品,其摄入量相对较少,且经硫磺熏蒸后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残留的挥发性二氧化硫,经过药材储存等环节,残留量会进一步降低,少量的二氧化硫进入机体不致造成伤害。
但是,硫磺熏蒸不代表不会产生问题,二氧化硫是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接触食用二氧化硫残留的中药材,会令人产生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严重的会危害肝脏、肾脏,还会引起慢性中毒如慢性鼻炎、咽炎、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还可能提高肺癌的患病率。杭州市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杭州市药品医疗器械企业权益保护协会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若中药材中的二氧化硫超过μg/kg,就会使人产生味觉上的不适,能够闻到特别刺鼻的酸味,会引起包括急性咳嗽在内的急性毒性反应。
因此,国家食药总局硫磺熏蒸严格控制,对中药材及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方法和限量进行立项研究后,规定10种仍未找到较好干燥方法与储存方法的中药材(山药、牛膝、粉葛、天冬、天麻、天花粉、白及、白芍、白术、党参)允许在一定剂量内用硫磺熏蒸,除此之外,任何中药材禁止使用硫磺进行干燥。
禁硫令下,含硫贝为什么仍公然售卖?浙贝主产地为浙江省磐安县,位于该县的新渥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浙贝集散地。浙贝被公然分成了含硫贝和无硫贝两种,发白的是含硫贝,发灰的是无硫贝,且无硫贝的价格明显高于含硫贝。市场上至少一半以上为含硫贝,并流向全国市场,其中大部分最终进入了中成药厂和中药零售店。
含硫贝多是被用在中成药,药企并非不了解采购含硫贝的危害。利用硫磺熏蒸可降低制药成本是主要原因。根据录中药材交易网站中药材天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