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XX,女,27岁,年8月20日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III级,术后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年4月10日复查发现右胸壁转移瘤,行4个疗程GP方案化疗及右胸壁肿瘤放疗,放疗后一直内分泌治疗。患者于年11月来我科治疗,复查乳腺磁共振提示:右侧胸壁数个片状强化灶,考虑转移瘤,及周围伴发水肿,左乳不均匀纤维腺体型。因为患者发病以来一直都是西医治疗,从未曾用过中药,我就建议患者加中药治疗,患者于年3月开始服用中药。当时患者因放化疗后出现喉中有痰,难咳,乏力,纳差,腰膝酸软,膝关节疼痛,口苦,舌尖红,苔白,脉沉细,辨证为:放化疗后痰毒交阻,肝肾亏虚。方以二贝母汤为基本方加减。土贝母12g,浙贝母12g,骨碎补30g,杜仲12g,龟板30g(先煎),瓦楞子30g,生地12g,牛膝12g,青皮12g,山慈菇12g,瓜蒌皮12g,党参12g,黄连3g,甘草6g,郁金12g,茯苓12g,柴胡12g,黄芩12g。方中土贝母、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解毒抗癌,骨碎补、杜仲、龟板、牛膝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瓦楞子、山慈菇加强散结之力,青皮、柴胡、黄芩、郁金疏肝理气,党参健脾益气,黄连清热解毒。因患者家在外地,每次出院我为她开一个月的中药,从年6月后每个月服用10付药。期间根据辨证调药但基本方不变,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年10月17日复查乳腺磁共振提示:1、右乳癌术后改变,右胸壁放疗后改变,未见明显复发及转移。2、左乳未见明显异常。从影像学及患者自我感觉中,二贝母汤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中医上乳腺类疾病包括了西医的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这些其实也就是程度不同而已。乳腺增生症(尤其是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是妇女常见病,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在一定程度会向乳腺癌方面演变。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往往伴有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瘤。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乳腺增生症的伴发病变主要有囊肿、乳头状瘤病和纤维瘤样病变等,它们与乳腺癌关系密切。乳腺增生症病人与同期同年龄非此病病人相比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4-5倍,乳腺纤维瘤的癌变率为0.07%—0.35%。
二贝母汤是我的老师王三虎教授多年来精研古方,弥补古方之缺漏,并且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机,自拟的方剂,由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研制成二贝母胶囊,医院应用十几年来,疗效可靠,原方为:土贝母12g,浙贝母12g,山慈菇12g,瓜蒌皮15g,青皮12g,夏枯草15g,蒲公英15g,连翘15g,漏芦10g,路路通10g,甘草6g。王老师认为,治疗乳腺癌,清代及其当代的医家长于辨证,而短于辨病,而且中医抗癌不能一药治疗多种癌症,应该向专病专药方向发展。二贝母汤治疗乳腺癌就是在这方面的探索。用普通的药物组方,就是从辨病论治入手,针对乳腺癌特有的病因病机,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本方以解毒抗癌、化痰散结为治疗大法,用土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解毒抗癌为君药。《本草从新》用此“治外科证痰毒”,《百草镜》谓其“能散痈毒,化脓行滞,解广疮结毒,除风湿,利痰,敷恶疮敛疮口”。《本草纲目拾遗》、《姚希周经验方》等古书就明确用于乳岩的治疗。《现代中药学大辞典》谓土贝母用于“急性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乳癌等,有解毒散结之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土贝母糖苷Ⅰ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与乳腺癌的病因病机非常符合。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肿。《本草正义》“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峻”一语指出了本药的特点。《本草新编》“山慈菇,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菇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浙贝母,味苦,性寒。功能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本草正义》已指出本药可用于治疗“湿热恶疮”,《本草求原》谓其“功专解毒,兼散痰滞”,并明确用于“乳岩”。瓜蒌皮清热化痰,宽胸散结。《重庆堂随笔》揭示其“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也符合乳腺癌的病因病机。三者都能助君药化痰散结解毒为臣药。夏枯草,味苦、辛,性寒,长于清肝、散结、解毒。《本草纲目》谓其“解内热,缓肝火”,对于源于肝气郁结化火成毒的乳腺癌来说,夏枯草既能“清肝火,散郁结”,又能“舒畅气机”。蒲公英能入阳明经胃、厥阴肝,凉血解毒,既是乳痈的首重药物,作为治疗乳腺癌的常用药也当之无愧。连翘,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痈肿积聚常用药。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强调连翘“善理肝气,既能舒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盛”,而乳腺癌几乎均与肝气郁结有关,故用连翘能起到一石两鸟的作用。与青皮配伍疏肝泻火,消疮散结为佐药。漏芦清热解毒,消痈肿,通乳脉。与名实相副的路路通配伍穿透力强,引药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且能使诸药缓慢持久地发挥作用,均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化痰散结,解毒抗癌之功。
作者简介邢晓娟,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著名肿瘤专家王三虎教授十余年,尽得其真传,跟随黔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医院院长文明昌教授学习头皮花针治疗小儿脑瘫,并将其扩大运用于各种痛症及神经系统疾病,获国家新药发明专利一项,主编、参编著作3本,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业务专长: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及外治方法治疗内科慢性病、多发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胆结石、失眠等)、小儿脑瘫、体质调理养生、各种良恶性肿瘤(如: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子宫肌瘤、甲状腺腺瘤、脂肪瘤、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肝癌等)及疑难杂症等。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三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对面德福第中医科15楼
周四、周五全天,周六早上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内科组,呵护您的健康!编辑:汪玉洁往期回顾三伏天灸,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支气管哮喘患儿招募柳妇幼中医科简介及诊疗范围柳妇幼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中医科,共有医护人员余人,门诊占地面积约4千平米,病房开放46张病床,同时兼管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南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柳江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三江县古宜镇卫生院中医科。
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妇幼保健中医药适宜技术(专病)培训基地”。全国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妇儿中医技术进修培训中心门诊:设有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科、体质养生科、中医内科、男科、乳腺科、皮肤科、康复科、民族医学壮医门诊等。病房:开设中医妇科、中医骨科、特色中医保胎病房。社区工作: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针灸推拿技术为核心,全面发展中医外治:开展有针灸、推拿、小针刀、穴位埋线、中药贴敷、温灸罐、药物罐、磁疗罐、刮痧、督脉灸、腹部铺灸、揿针、耳针、火针、中药外敷、中药浴足、中药灌肠、蜡疗等30余种传统外治疗法。
现代理疗:中频脉冲治疗、低周波治疗、子午流注仪、经颅磁重复刺激治疗、海特光、短波紫外线治疗、激光治疗、干扰电、大功率超短波、牵引机、红外纳米汗蒸等。
中医体检:红外热像仪中医体质检测
联系我们城中区门诊工作时间:为方便上班族就诊,中医科常年开设有中午及夜间门诊。
周一至周五:早8:00—21:00
周六、周日:早8:00—14:00
地址及联系方式:柳州市城中区映山街德福第大厦
1楼2楼:-
15楼:-
柳东院区门诊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2:00;13:30-17:00
周六、周日:8:30-12:00
地址及联系方式:柳州市鱼峰区博园大道50号门诊2号楼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