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3年余,加重2月,慢性糜烂性胃炎该怎

王某,女,50岁,南京人。年10月18日初诊。

胃脘部疼痛间作3年余,加重2月,期间间断服用兰索拉唑、铝碳酸镁等西药,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就诊时见:患者胃脘部隐痛间作,伴脘胀,时有反酸嗳气,烧心,口苦,胃纳一般,夜寐尚安,小便可,大便1~2日一行,质偏干。

已绝经1年。舌质偏红,边有少许瘀点,苔薄黄腻,脉弦数。

胃镜示:慢性胃炎伴糜烂增生;病理:(窦大)轻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Hp(+)。

诊断为“胃脘痛”。四诊合参,辨证属脾虚湿热,治以健脾清热、抑酸护膜。

处方:党参10g,炒白术10g,炒白芍15g,茯苓15g,法半夏10g,苏梗10g,炒黄芩10g,仙鹤草15g,瓦楞子20g,延胡索10g,炒枳实10g,莱菔子15g,炙甘草3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嘱患者注意调摄生活起居,忌辛辣饮食。

药后胃脘部疼痛较前缓解,仍反酸,口苦不显,大便已畅,舌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

药已见效,原方去莱菔子,加浙贝母10g,继进14剂,患者胃脘部疼痛不显,反酸未作,口稍干,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再以原方去延胡索、瓦楞子,加麦冬10g,继续巩固治疗。后续服药1月余,诸症皆无。

按:本例患者病程较长,久病多虚,脾虚不运,加之饮食不慎,湿热随之而生,属本虚标实之证。

治以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取四君子汤之意,健脾益气以治其本,黄芩、仙鹤草清热化湿以治其标,兼抗Hp,瓦楞子清热抑酸护膜,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半夏、苏梗降逆和胃,枳实、莱菔子下气通腑。

诸药同用,共奏健脾清热、抑酸护膜、和胃止痛之效。二诊时,前方奏效,但泛酸仍作,加用浙贝母抑酸护胃。

临证之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如胃纳不佳者加炒谷芽、炒麦芽、炙鸡内金等健脾开胃;情绪不畅时加合欢皮、玫瑰花等疏肝解郁;夜寐不安可加夜交藤、百合、茯神等养心安神。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中医疗法从本虚标实出发,以整体观洞察其发病机理,多方位辨证,并随证遣方用药。

因此如需使用以上药方,可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和建议,为其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补骨脂素价格大概是多少
北京哪个地方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yx/4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