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家庭用药杂志”可以订阅作者:陈德兴职位:上海中医院内科教授川贝炖雪梨是一则在民间流传颇广的药膳验方,有很多家庭主妇都会制作。此食疗方由川贝母、秋梨、冰糖组成。梨一只(约克),洗净,靠梨柄部横切开,挖去核心,内纳川贝粉1.5~3克,把梨上部拼对后,用竹签插紧,放碗中加冰糖15克,水少许,置锅内蒸30分钟即可,饮汤吃梨。也可以把梨切块后与川贝粉炖服。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发现用其止咳效果却大相径庭,有人赞其止咳之效神奇,立竿见影,有人服后却不仅无效,甚至痰多咳嗽症状反而加重。什么原因呢?原来,川贝母虽然能止咳化痰,但却不能通治一切原因引起的咳嗽咯痰之证。清热化痰良药川贝母性凉而味苦、甘,为肺经要药,虽能化痰止咳,却又有清肺润肺散结之功,其主治咳嗽,较适用于肺虚久咳,见有痰少咽燥或肺虚燥咳,咳痰带血的病证。与另一味大家也较熟悉的化痰止咳药半夏一比较,就可以发现中药的止咳化痰药由于药性不同,其主治咳嗽病证的性质也是迥然不同的。明代《景岳全书》中记载:“半夏、贝母俱治痰嗽,但半夏兼治脾肺,贝母独善清金;半夏用其辛,贝母用其苦;半夏用其温,贝母用其凉;半夏性速,贝母性缓;半夏散寒,贝母清热。性味阴阳,大有不同。”适合热咳非寒咳由此可见,川贝炖雪梨中的川贝母是取润肺止咳、清热化痰作用。此外,该方中所用的秋梨性凉味甘,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化痰的效用,与生津润燥的冰糖配伍,全方共奏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之功。如果用于治疗的咳嗽病人是属肺热燥咳,或肺阴津伤,干咳痰少,或秋令感受燥热之邪,咽干口燥而见有咳嗽痰少,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属于肺阴不足,肺虚久咳者,因其药证相合,故有神奇的止咳疗效。但是,如果患有咳嗽的病人是受寒及肺,或脾胃虚寒、寒湿痰盛引起的,见有痰多色白而清稀者,单用川贝母或用川贝炖梨来治疗就药证不合,难取疗效,甚至会贻误病情,加重症状。产地异,功效殊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但是古代只有贝母之称,没有如今的川贝母、浙贝母的药材之分,一直到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药用贝母才明确有川、浙之分。川贝母简称川贝,原植物有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形状较小,味淡,以出产于四川省最为著名;浙贝母的原植物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形状较大,味苦,原产浙江象山县,故又称象贝母,简称象贝。无论是川贝母还是浙贝母均能清肺化痰止咳,皆可用于咳嗽病证。但咳嗽一证,有外感、外伤的不同,寒热虚实的区别,川贝与浙贝因性味、功效各有异同,故其主治的咳嗽也有差别。川贝母性凉而甘,甘能润肺、凉能清热,故以润肺止咳、清热化痰之功见长,临床多用于肺阴虚的久咳、肺津受伤的痰少咽燥或燥热伤肺所致的咳痰带血等证。如中成药中有润肺止咳、化痰的贝母梨膏;有主治肺肾阴虚所致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午后潮热、舌红少苔的百合固金丸。在治疗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少痰、肺虚久咳及肺痨病的咳嗽等症时,川贝母因其作用平和,又常配入药膳食疗方中使用,如川贝雪梨炖猪肺、川贝萝卜猪肺煲等。川贝萝卜猪肺煲川贝母20克,白萝卜克,猪肺1副,黄酒15克,生姜片10克,香葱10克,精盐6克,味精、胡椒粉少许。①猪肺洗净,切块,萝卜洗净去皮,切块,川贝母打碎备用。②将猪肺、萝卜、川贝母与酒、葱、姜同入煲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沸,去浮沫,再用小火煲至猪肺熟酥,加入盐、胡椒粉、味精调味即成。
润肺燥,补肺虚,清肺热,止咳嗽。适用于肺虚燥热,久咳不愈,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虚体弱者。
现代研究发现,川贝母含多种生物碱,如青贝碱、西贝母碱、贝母碱、川贝母碱等,还含皂苷等,这些成分是川贝母镇咳、祛痰作用的物质基础。有用单味川贝母制成片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咯痰。但如果治疗的咳痰是属痰热、肺热较甚,伴有咽喉疼痛、痰黏黄稠、咽干口渴者,则可与清热解毒药同用,如与蛇胆汁等配伍,有蛇胆川贝末、三蛇胆川贝露等。浙贝母功效与川贝母类似,但其性寒味苦,清热散结之力尤为擅长,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郁肺的咳嗽、痰黄而稠之证。如二母宁嗽丸以浙贝母配伍知母、黄芩、杞子、陈皮等同用,用治肺热咳嗽、痰盛气促等症状。研究也证实,浙贝母含有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有镇咳作用,民间也有用浙贝母蒸鸡蛋用治百日咳的。川贝、浙贝均有清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科的瘰疬、乳痈等病证。但散结之功浙贝母远远胜过川贝母,如治疗瘰疬、痰核、痈肿疮毒,常与玄参、牡蛎同用,方如《医学心悟》中的消瘰丸,现中医临床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及单纯性淋巴结炎等。近年来,又常配合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术等软坚散结药治疗甲状腺瘤、甲状腺囊肿等,方如海藻玉壶汤、夏枯草膏等。此外,浙贝母也可与鱼腥草、薏苡仁、芦根等配伍治疗肺痈;又可与蒲公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治疗乳痈。常用贝母中成药1.贝母梨膏川贝母、梨。润肺止咳,化痰。肺燥津亏所致的咳嗽,口干咽燥,或咯痰不爽,咽喉干痛,舌红苔少。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见有上述症状者。脾胃虚寒、大便溏泻或咳嗽见有发热恶寒表证者不宜服用。2.蛇胆川贝散蛇胆汁、川贝母清肺泄热,祛痰止咳。肺热咳嗽,痰多色黄,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外感风寒、肺寒咳嗽、肺肾虚咳不宜选用本药。脾虚便溏者慎用。3.蜜炼川贝枇杷膏川贝母、枇杷叶、沙参、桔梗、陈皮、半夏、北五味、款冬花、杏仁水、薄荷脑。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咳嗽痰多、胸膈满闷、痰黄黏稠的风热型或痰热型咳嗽。干咳痰少,不易咳出的肺燥咳嗽也可应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见有上述症状者。肺寒咳嗽不宜应用。使用注意事项贝母是治疗咳嗽的要药,除了上述的方药外,还有很多中成药中会用到,治疗肺热咳嗽的二母丸(由川贝母、知母组成),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胃痛泛酸的乌贝散(由浙贝母、海螵蛸组成)等等。虽然贝母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但临床应用还应注意:1.临床应用不能忽视贝母的寒润药性,无论是川贝母还是浙贝母,主要用于治疗热痰、燥痰所致的咳嗽。如果咳嗽患者中医辨证属于肺寒、湿痰或是寒湿痰嗽者不宜单独使用。2.贝母的用量与其用法有很大关系,如浙贝母水煎服,常用剂量为4.5~9克,若研末冲服,每次只需1~2克,一日2次便可。川贝母的用量,《药典》中规定也是3~9克,但其价格较昂贵,临床应用比较多是研粉末冲服,每次剂量也只需1~2克,一日2次,既有疗效,又省药材。贝母不能过量服用,近年有因每次服贝母粉7克而中毒的报道。患者是4岁半男孩,因咳喘服贝母7克与鲜梨、冰糖炖服,服药2天,突发昏厥,口唇青紫,四肢软瘫,并有抽搐、神昏、牙关紧闭、小便失禁、瞳孔光反射消失,心率减缓,心律不齐等体征。该男孩虽经抢救而获救,但贝母的用药安全,尤其是剂量的安全问题应引起大家的充分注意。3.以贝母命名的中药,除了川贝母、浙贝母,还有一种叫土贝母的,系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块茎,应与川贝母、浙贝母区别。土贝母功效主治与川贝、浙贝不同,以散结、消肿、解毒为其长,无止咳化痰之效,主要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等病证的治疗。所以土贝母与川贝、浙贝之间,彼此不可相互代用。4.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有:“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的记载。虽然现代有实验证明,乌头与贝母配伍同用,未见毒性明显增强,但对其配伍关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观察,因此,对此目前应持慎重态度。故《药典》中还是认为贝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在实际应用中,尤其要注意含有川贝、浙贝的中成药与含有乌头、附子的中成药不要随意合用。本文为“家庭用药杂志”独家原创文章。相关文章,可回复下方序号获取。或直接点击下方标题阅读紫苏,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之毒本草科普清热解毒止泻的车前草与车前子从煮食草乌中毒谈起——亦毒亦药话乌头(川乌与草乌)金秋十月,亦食亦药话桂花(不止是桂花糕哦)重阳佳节话菊花,疗病保健总相宜冰糖葫芦人人爱,消食化积数山楂陈德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