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中药材发展现状及建议东阳社

东阳市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其中元胡、浙贝母等几味道地药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东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东阳调查队特地走访农业局、中药材种植大户等地,并对其现状及建议阐述如下。

一、东阳市中药材发展现状

(一)东阳市中药材发展的有利条件。

1.生境条件优越,适宜种植。东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降水量mm,无霜期~d;土壤以红壤、黄壤等弱酸性至中性土壤为主,土层厚,质地疏松,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由于山岭绵延、地形复杂,不同的光热水组合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小生境,这既适宜喜温的元胡等药材生长,又能满足牡丹、芍药等阳性药用植物的健壮生长,生境的多样性为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2.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东阳中药材生产历史悠久,盛产元胡、白芍、白术、贝母、半夏等三十多个品种,尤以元胡为最,是东阳的道地药材,发源于东阳市千祥镇西门岩,始种于唐朝末年。千祥元胡以其粒大、色黄、质优享誉中外,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素有“中国元胡出浙江,浙江元胡产东阳,东阳元胡在千祥”之说,堪称“世界之最”,千祥镇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药材之乡”。

(二)东阳市中药材基本情况。

1.种植规模大,初具效益。东阳的中药材总体呈现为元胡、浙贝母等传统的道地药材面积稳中有增,规模化种植面积有较大增加,生产和科研同步发展。具体情况为:年度东阳市中药材生产总面积4.万亩,总产量吨,总产值4.29亿元。其中,元胡、浙贝母情况如下表所示。

年度元胡、浙贝母种植情况

收获面积/万亩

单产/公斤

总产量/吨

总产值/万元

元胡

2.18

.8

浙贝母

1.

.8

年度元胡、浙贝母种植情况

收获面积/万亩

单产/公斤

总产量/吨

总产值/万元

元胡

2.28

.2

浙贝母

1.

.6

年度比年度增幅情况

收获面积增幅百分比

单产增幅百分比

总产量增幅百分比

总产值增幅百分比

元胡

4.9%

15.3%

20.6%

20.3%

浙贝母

2.8%

6.8%

9.8%

-0.6%

8年预测元胡种植面积约2.2万亩,贝母1.1万亩,与年基本持平。白术亩、杭白芍亩、覆盆子亩,趋于稳定。由于天气状况良好,贝母生长良好,苗势是近年来最好的,连片面积有所增加;元胡苗势亦较好,生长较去年更健康。

2.水旱轮作,科学种植。东阳现在元胡、贝母等多以大户种植,通过大面积的土地流转,科学规划种植面积和种植方式,以求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元胡种植为例,土地流转价格在每年元/亩—元/亩左右,主要用于种植水稻和元胡,其中水稻种植户出大部分的土地租赁费用。元胡一般在5月份采收,10月份左右开始种植,中间的时间段用于水稻种植。贝母采用“三熟”的种植方式,分别为“冬药”、“春玉”、“秋豆”,即冬天种植中药材,春天种植玉米,秋天种植大豆,由于一些土地较薄,玉米和大豆的茎秆可用于作为覆盖物,增加土地厚度,利于贝母等中药材的生长。

3.价格波动大,市场不稳。元胡近期市场的价格46-47元/千克,与上季的50元/千克略有下跌,较去年同期的58-60元/千克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市场成本已处于种植户的生产成本附近,下跌幅度渐趋缓慢。进来销售形势较好,种植户库存量很低,是近年来同期库存最少的年份。浙贝母近期市场销售价格,切片贝母从去年底的62元/千克左右回升到现在的72元/千克左右,去年以来市场价格一直在下跌,跌幅前大后小,到年底时基本见低,现有回升趋势,种植户库存量较低。杭白芍只有少量的销售,近期价格25-30元/千克,较上季的25元/千克基本变化不大。覆盆子近期销售价格为50元/千克,较去年70元/千克下跌明显,价格波动较大。

(三)东阳市中药材科研情况。

1.选育优良新种,进展良好。年完成省科技厅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中药材元胡、杭白芍新品种选育项目年度工作任务,分别在马宅、巍山选育43元胡单株,完成元胡、杭白芍株系观察记载、考种工作,对浙贝1号、浙胡2号品种进行提纯复壮。

2.多项技术实验,力求高产。年完成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技术团队项目年度工作任务。一是区域试验站——“浙八味”等浙产特色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的熟化集成项目:开展白术生产试验和密度试验、杭白芍密度试验、元胡不同播期、肥料试验,进行元胡—鲜食玉米、元胡—鲜食甘薯、杭白芍—大豆等模式试验。二是技术示范推广——中药材高效间套技术示范:建立元胡—水稻种植模式示范基地44.6亩,开展技术培训75人,元胡高产攻关田元胡平均鲜亩产为.78Kg/m2,最高鲜亩产为.24Kg/m2,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3.繁育基地建设,推进良种化进程。全面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工作,继续抓好品种选育研究、良种提纯复壮工作,建立元胡、杭白芍、浙贝母种质资源圃3个,面积亩,建设良种繁育基地0亩,进一步扩大杭白芍浙芍1号、元胡浙胡1号和浙贝母浙贝1号的繁育能力,推进中药材良种化进程,努力实现全市道地药材良种覆盖率达到70%的目标。

品种选育和训化工作是中药材产品具有较高产量和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繁殖技术也是中药材栽培中的关键步骤,只有具备了完善的繁殖技术,才能使优质中药材品种得到推广,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新品种选育和开展技术试验是未来高产量、高品质中药材的有效保障。

二、东阳市中药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应具有资源市场化、产品商品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效益最大化、企业集团化等八大特征。据此,东阳市中药材在产业化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1.尚未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从经营贸易看,东阳没有规模较大的中药材贸易公司;从中药材加工看,没有形成标准的加工模式,利用地产药材加工的基本是个别个体户的零星粗加工。药材生产过程、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还未能纳入一个较完整的经营实体内,未能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这既削弱了抗风险能力,又使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

2.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从微观组织化来看,东阳现有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微观经济合作组织同农户之间形成的经营利益合作机制是建立在企业利益驱动基础上的,与农户间的联结非常脆弱,一旦市场价格变动,易出现毁约现象,农户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从宏观组织化看,东阳尚未建立起全市性的具有服务、管理和调控职能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市场经营混乱无序,各乡镇都缺乏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常出现一阵风、一哄而起的现象,致使生产效益不稳定,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市场建设缺乏监督,产品质量欠佳。东阳种植中药材虽然历史悠久,但标准化工作起步迟,尚无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支持,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大都凭经验种植,产品质量不稳定。加上市场监管手段落后,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机制,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给道地药材的销售带来了极大的不利,无法实现优质优价。

(二)产业关联度不高。

调查发现,东阳的中药材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关联紧密程度不高,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不大。

1.对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大。由于东阳药材种植规模尚可,与药材相关的药材购销、产中服务等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药材有关的生态旅游、药膳、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部门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东阳的药材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2.与第二产业的横向联系弱。东阳生产和采集的中药材,除少量进行饮片加工等粗加工外,多以原料销售,与区域内第二产业的关联十分微弱。这种以“药农→购销商或药材市场→各地”的经营方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不利于药材产业的更好发展。

(三)尚无龙头企业,高素质人才短缺。

调查发现,东阳至今还未有大型的中药材企业,不能给整个中药材行业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也由于没有龙头企业,不能吸引中药材相关的外贸、管理、技术人才,造成人才严重不足。由于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对道地药材药理和应用还缺乏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许多药材种植难题没有从根本上取得突破;信息网络不健全,有关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市场销售方面的信息不灵,特别是药农信息闭塞,盲目种植现象普遍存在。

(四)相关政策少,扶持力度小。

通过走访农业局和中药材种植大户,了解到东阳关于中药材的相关政策较少,扶持力度较小,除去每亩75元的补贴,尚无其它相关政策、项目、资金上的支持,亦无很好的惠农政策出台,总的来说,目前惠农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不大。

三、对东阳市中药材产业的建议

(一)培育龙头企业,健全产业化服务体系。

1.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具有上连市场,下带基地的中轴作用,是提高中药材生产和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吸引或培育具有利用中药材资源开发新产品能力,具有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能力,具有带动中药材生产发展能力的中药制药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市场作为龙头企业的对象,从政策、资金、税收、项目等方面,扶强扶大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其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营销、信息、人才、资金上的优势,建基地、搞加工、促外贸,带动农户进市场。

2.健全产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及时掌握和发布中药材信息,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购销大户+农户”等产销对接模式。把从业企业和农民以及科研单位组织起来,搞研究、促生产,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通过订单形式组织农民生产,收购产品。通过市场牵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生产基地连接农户的生产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同千变万化的市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中药材生产新格局,把我市的资源优势转化成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加速中药材生产经营向产业化迈进。

3.加强中药材销售渠道。东阳目前中药材销售多以商贩到农户处上门收购为主,销售渠道较窄,可借鉴磐安的中药材销售经验,扩大东阳的中药材市场。磐安县坚持市场建设带动药材产业的发展策略,先后创办了磐安新渥中药材市场、磐安特产城两个药材市场,形成了以“新渥药材市场”为产地市场、“磐安特产城”为中转市场的浙江省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东阳可加强建设场地市场和中转市场或者利用磐安已有的中药材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并在安徽毫州、广西玉林等药材市场设摊经营,初步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

(二)推进品牌建设,加强无公害生产监管。

1.积极推进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注重包装,打响“怪源”、“唐玄”等地方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实行区域化布局,开发“一乡一品”的区域特色,实行规模经济效益。加强对千祥镇元胡、杭白芍申报国家原产地理标记产品和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工作;鼓励企业、各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参展各类农博会,展示宣传东阳中药材,提高东阳千祥“药材之乡”的知名度。

2.实施标准化,建设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加强无公害生产的监管。通过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建立元胡、杭白芍、浙贝母优质高产规范化生产示范核心基地,实行专项补助政策,重点扶持基地基础设施、良种应用、无公害标准化技术、产品初加工技术等,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全市中药材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推行浙江省地方标准《无公害中药材杭白芍》、《无公害中药材延胡索》、《无公害中药材浙贝母》,编制印发图表化无公害元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中药材杭白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无公害中药材浙贝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进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加工技术的规范化,实施标准化栽培,加强行业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强化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核心基地内每户都要建立清晰、规范、可追溯的生产管理档案。

(三)发展中药保健,开发农业园区旅游项目。

1.发展中医药的保健、养生。加快发展中医药的保健服务,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疗养院等开展“治未病”服务,发展社会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在东阳,中医药有较深的群众基础,文化理念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冬病夏治等各种膏方预防能增加中草药的需求,利于中药材的产业发展。

2.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业增收,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集中力量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在千祥镇大路、麻田、岭脚、林甘等村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在马宅镇和协、张塘、下陈等村建成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区域规划,有序种植。分片区种植不同品种的中药材,为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环保旅游打下基础,丰富目前较为单调的影视旅游市场。

3.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东阳特色中药材农业。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具有“药材之乡”美名的千祥镇应抓住乡村振兴的“东风”,利用自己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东阳特色的中药材农业。

一是加强千祥镇后周、大路、后马、林甘等村的农户间的相互交流,让药农较好地掌握中期管理技术,镇农办组织有经验的种植户加强指导,传授管理经验,对到外地扩大种植面积的部分农户也加强联系,通过加强贝母元胡的中期管理,达到增产的效果。二是新基地种新品种,老基地出新花样。对原有中药材品种进行调整,升级改种药用价值、经济效益、观赏价值兼顾的牡丹、射干等中药材,并在药材基地建设观景台、景观亭、赏药路,将千祥镇的中药材基地打造成赏景生态园。最终让中药材绿了生态,又鼓了老乡腰包,能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四)完善市场体系,提供线上线下信息服务。

市场兴,则产业旺。东阳作为中药材资源的重要县市,更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

一是建立一个较完整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利用各方的资金、庞大的销售队伍、丰富的药材资源建立一个大型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构建营销载体,与其它周边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对接。

二是开拓国内外市场。采用自营或委托代理进出口业务等多种形式,发展与东南亚、西欧、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自办、联办跨国公司,以资本扩张促进商品扩张。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大力宣传中药的保健、防病功效,把我市传统的中医药介绍出去;利用市外或国外的一些博览会、展览会等舞台,组织企业和药农走出去,展示展销中药材产品,扩大影响和知名度。

三是搭建市场信息平台。利用我市现有的中药材网站连接磐安中药材信息网和国内其它有关中药材专业网站,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中药材信息网络,为广大生产者、消费者及时提供市场信息。

(五)扩大药市货源,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要利用我市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引种栽培药材新品种,促进产品多样化,逐步消除品种结构单一、种植布局不合理的局面;要利用磐安中药材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推动药材种植,扩大市场货源。

中药材是特色弱势产业,客观上需要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扶持,需要社会各界的







































治疗白癜风哪的医院好些啊
卡介苗疫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yx/2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