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发区南明山街道前垟村创新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物业经济,精心绘制了“绿+红+金”相互交融的“三色图”,实现乡村宜居宜业,集体群众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绿色产业,绘制乡村“产业图谱”。前垟村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与市科技特派员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稻药轮作”示范基地33亩,以点带面,带动村里中药材种植,预计可带动种植户每户增收近6万元/年。同时,村里还打算利用闲置的土山包用于茶叶种植,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目前已经启动了土地复垦工作,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
“以前就种一季水稻,冬季田地就空闲在这,收益一般,现在不一样了,冬季的闲田也可以拿来种植浙贝母,而且市科技特派员刘老师还会亲自指导我们浙贝母的种植管理采收,既不用担心种植,收益还翻番了。”在地头休息的农户说道。
依托红色资源,绘制乡村“文旅图画”。前垟村有着卢家老宅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等独特的文化资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向外辐射,不断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为抓牢美丽经济这条“钱景”,今年村里将启动精品村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万元,计划对卢家老宅红色教育基地、植物迷宫、乡村图书馆、荷花池、4个公园等进行整合,把前垟打造成集红色教育、创意农业、文旅观光等为一体的特色村庄。”村书记毛和平表示。工会疗养基地吸引企事业职工甚至省内外游客来前垟村旅游和研学,预计年收入可达10余万元,通过人流量带动村里经济发展,绘出一幅具有特色的文旅发展图景。
托起金色梦想,绘制乡村“共富图景”。村集体兜里的“黄金米”满起来,才更有底气为群众姓办事。近年来,前垟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导作用,通过“异地”置业方式,购置了2处店面进行出租,年租金收益达14.5万元;整理出部分闲置土地出租给企业,年租金达15万元;搭建富岭安置区块临时工棚,每年分红8万元。
为了让群众的腰包也鼓起来,村干部们走企业、拉公司,为村民谋“钱路”。如与丽水市神龙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解决村民就业30余人次,每人每年可增收约4万元;利用开发区内企业多的优势进行牵线搭桥,组织村民进厂务工,开展来料加工,带动村内留守村民每人年增收几千到上万元;帮助村民做起“房子经”,带动村民每年增收70余万元。
来源:丽水乡村振兴头雁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