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周,第32届夏季奥运会就将在东京开幕了,特殊时期,特殊奥运。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奥运会再次在日本举行。东京,成为了首个两次举办奥运会的亚洲城市。所以应个景,发一下疫情之前的巴塞罗那游记。很多国人知道巴塞罗那,是因为梅西和诺坎普。还有人会了圣家堂、米拉之家等,这些都是一个多世纪以前巴塞罗那的艺术实践。其实,巴塞罗那还是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是加泰罗尼亚大区首府。一些千禧年之后出生的人,可能不太了解这段故事。
那么,让我们开启这段伊比利亚之旅吧。
初秋的一个傍晚,Wizz航空公司的航班离开了阿尔卑斯山下的米兰,飞离了亚平宁半岛,穿越地中海,降落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首府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有着伊比利亚明珠的美誉,以繁荣的贸易、工业、金融和旅游等著称于世。巴塞罗那是年第25届奥运会的举办地,巴塞罗那俱乐部享誉全球,整个城市堪称艺术实践的瑰宝:高迪、米拉之家、医院、毕加索博物馆等。巴塞罗那,是加泰罗尼亚大区首府,这里的第一语言是加泰罗尼亚语,所以在所有公共场合都是用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语和英语标出,还有一些景点标有欧洲常用的德语、法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近年来汉语也多了起来,可见日益增长的国人游客。巴塞罗那在近代名人辈出,包括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何塞.卡雷拉斯等,都是巴塞罗那人。
历史上,巴塞罗那曾经是阿拉贡王国(ReinodeAragón)的首都,所以其文化和认同与西班牙其它地区(以马德里为首都的卡斯蒂利亚王国)有着不同,这一点也可以从巴萨和皇马的西班牙国家德比中略见一二。当代的西班牙版图,基本上是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合并后的产物。尽管已经成为西班牙国家的一部分,但加泰一直有着独立的思潮。年,加泰大区当局曾单方面宣布独立,最后不了了之。实际上,西班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启动了一系列权力下放进程,每个大区都有高度的自治权。所以加泰大区的这种做法,更像是在现有体制下争取更多权利。冷战以后,欧洲边界发生过更改,例如年的黑山独立,年的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和年的克里米亚事件。除了黑山独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成为一个国际法主体之外,另外两起事件迄今仍然没有定论。无论怎么说,加泰都是西班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啦。而且,很多外国游客去西班牙的第一站,不是首都马德里,而是巴塞罗那。从某种程度上,巴萨已经是西班牙的象征了。
9月的伊比利亚半岛,天气依然炎热。已经坐了好几次申根区内的航班,就像在一个国家一样来去自如。从米兰到巴塞罗那,下飞机直接拎包走人。出了机场,坐公交到加泰罗尼亚广场。往南走,就是著名的LaRambla(兰布拉大道)。此时虽然已是晚上,但兰布拉大道依然是游人如织。兰布拉大道是欧洲最著名的林荫大道之一,从加泰罗尼亚广场一直延伸到海边。无论是游客,流浪艺人,还是叫卖而微笑的小贩,和谐而共生。在城市,我们需要规划,但也要包容不确定性,给公共生活一个空间,允许一些看似无序的存在。
兰布拉大道,从加泰罗尼亚广场一直延伸到海边,沿途的注明建筑包括利塞欧大剧院(Liceu)、桂尔宫(PalauGuell)、圣莫妮卡艺术中心(SantaMonica),大道的尽头是海边的哥伦布纪念碑,纪念年哥伦布从美洲探险回来。因为时间不早,找了一家快餐店吃了kebab+drink。这种小吃店真是遍布欧洲啊,基本都是由中东人开的,物美价廉,是看球喝酒之后的好去处。找到了位于哥特区的住处,洗漱入住,准备第二天的暴走。
一觉醒来,消除了一天的疲惫,此时已经是中午。走出酒店,感受加泰罗尼亚的盛夏。如果说不列颠是深沉的、法兰西是时尚的、德意志是理性的,那么加泰罗尼亚就是火辣和阳光。这里有可口的美食、沙滩还有热情的加泰罗尼亚人。Hola,Barcelona!这是打开伊比利亚半岛的第一个节奏。
哥特区,是巴塞罗那的精华之一。这里面积不大,曲曲折折的巷子,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除了到处观望的游客,不少本地居民居住于此。走在鹅卵石街道上,路过了教堂、咖啡馆、餐厅和一些用于公共服务机构的建筑。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JoanMiró在这里出生和长大,哥特区给了他最初的艺术灵感;毕加索曾经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这里生活。因为时间有限,无法一一游览。来到CarrerAmple东北侧的一家邮局寄了明信片,然后往北来到莱埃塔那大街,来到了巴塞罗那主教堂。同米兰大教堂一样,巴塞罗那主教堂是天主教巴塞罗那教区的主教堂,也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这座教堂的主体建成于13世纪到15世纪,具有哥特式建筑典型的不规则、夸张甚至怪异的特点,在这一点天主教教堂和新教教堂的风格差异可谓一目了然。出国一年,看了好多教堂,尤其是昨天刚从米兰过来,所以就没有进去参观。
离开教堂穿过兰布拉大道,来到波盖利亚市场(MercatdelaBoqueria),其实就是个室内公共市场,游客很多,摩肩接踵。看的出来,每一个旅游城市,都有这么个类似的地方,中外无一例外,比如北京的秀水、上海的城隍庙等。这些地方本来是本地市民生活和交往的地方,但随着城市的国际化和转型,逐渐成为了游客们“观摩”本地生活的一个地方,有点类似于城市的飞地。可以说,旅游景点,既是城市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同城市以外产生连接。不信,有几个北京人会没事去秀水购物呢。
吃过东西,将要前往本地巴塞罗那之旅的圣地之一:蒙锥克山(Montju?c)。蒙锥克山,号称巴塞罗那的城市观景台,也是年奥运会主体育场的所在地。前往蒙锥克山,先要地铁到西班牙广场(Pla?aEspanya),然后换车前往。西班牙广场正对着蒙锥克山的方向,就是威尼斯双塔。车子发动以后,朝着山上开去。在EstadiOlympic下车,就是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巴塞罗那奥林匹克体育场(EstadiOlímpicLluísCompanys)。
年7月25日,一个晴朗的日子,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宣布:第25届奥运会开幕!冷战后的第一届奥运会开幕了。这届奥运会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非同凡响。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名运动员汇聚于巴塞罗那。美国代表团派出了以查克·戴利为主教练,乔丹、皮蓬等人领衔的梦一队,每场净胜分43.8分摘得金牌,整个比赛下来没有叫过一次暂停。刚刚解体不到的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则组成了独联体体育代表团(波罗的海三国单独组队),昔日体育大国的最后一次远征;刚刚独立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马其顿等首次参赛,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则因为联合国号决议的国际制裁、仅仅由几十名运动员以个人名义参加了单项比赛;统一后的德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并且表现不俗,名列奖牌榜第三;因为种族隔离制度告别奥林匹克大家庭32年的南非再次亮相,黑人和白人运动员携手入场,为新南非拼搏。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本届奥运会上派出了名左右的运动员参赛,取得了15枚金牌、22枚银牌、54枚铜牌,名列奖牌榜第四,仅次于独联体、美国和德国。跳水梦之队一战成名,来自湖北的13岁姑娘伏明霞在蒙堆克山惊艳了整个世界、开启了一个时代;钱红、庄泳、杨文意、林莉为中国泳军摘得四枚金牌;19岁的乒乓球选手邓亚萍首次亮相奥运会,取得了女子双打(搭档乔红)和女子单打两枚金牌。
这次奥运会对于东道主西班牙意义重大。年内战结束后,西班牙进入了佛朗哥的统治直到年。从年后,西班牙开启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恢复了君主立宪制,并且在八十年代加入了北约和欧共体。当时的西班牙,早就过了历史上的辉煌年代,由于长期的军人统治和动荡,西班牙在很多欧洲人看来是个落后封闭的国家,国内还有加泰罗尼亚、巴斯克等分离主义运动。因此,西班牙迫切需要一场国际盛会来重塑国家形象,凝聚国家认同。当时与巴塞罗那夺主办权的城市,还有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里斯班、贝尔格莱德和伯明翰。选择巴塞罗那而非首都马德里作为申办城市,有着西班牙政府的多方考虑。作为加泰罗尼亚大区的首府,发达的经济和服务业让本地有能力做好各项支撑工作;选择存在分离主义情绪的加泰首府举办奥运会,有利于提升当地人对西班牙的国家认同、消除族群分歧,这也是在告诉加泰罗尼亚人,无论是卡斯蒂利亚、安达卢西亚或者是加泰罗尼亚,都是西班牙的儿子和女儿,是西班牙国家的一部分。此外,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是巴塞罗那人。在开幕式上,卡洛斯国王用加泰罗尼亚语向全世界表达了问候,既温暖了加泰罗尼亚人的心、也彰显了西班牙的团结和统一。冷战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西班牙正在克服一切挑战,积极融入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等中来,伸开双臂,拥抱全世界!
整个筹备过程,巴塞罗那奥组委得到了加泰大区和西班牙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让本届奥运会举办的非常成功。奥运会结束以后,巴塞罗那每年都会赢来大量旅游者,成为了西班牙的国家符号之一。对于很多外国游客来说,他们入境西班牙的第一站不是马德里,而是巴塞罗那。高迪、米拉之家、蒙堆克山、还有享誉全球的诺坎普球场,这些具有加泰罗尼亚本地特色的事物让巴塞罗那成为了西班牙的象征,估计也会让不少加泰分离分子哭笑不得吧。从这一点讲,巴塞罗那之于西班牙,有点类似爱丁堡之于英国。西班牙通过举办奥运会化解族群分歧、推广国家形象、凝聚国家认同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离开奥林匹克体育场,来到近在咫尺的蒙堆克游泳池。作为一个跳水爱好者,必然要来这里朝圣。在那个夏天,跳水梦之队从这里启航。7月27日,13岁的伏明霞站在几十米以外的10米跳台上,用精彩、优雅和清爽的表现征服了世界。16岁的孙淑伟在从10米跳台轻轻的弹起、优雅的落下。在4年前的汉城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高敏卫冕成功。站在观众席上,望着眼前的跳水池、感受着地中海的海风,仿佛回到了27年前的那个盛夏,听到了那排山倒海般的欢呼。从蒙堆克山眺望远处的圣家堂,是巴塞罗那最美的风景。
距离跳水池不远,就是魔幻喷泉,专门为年的世博会修建的。还有作为内战时期防空洞的避难所。天色已晚,乘坐缆车下山回到住处,准备第二天的旅程。
Day2
一觉睡到自然醒。9月的巴塞罗那,依然是酷暑,像我这种白天睡大觉,晚上出来溜达的人着实不少。由于明早就要离开,所以今天将前往巴萨主场诺坎普球场参观。
从住处出来,走到了海边的哥伦布纪念碑。纪念碑高60米,为了纪念年哥伦比亚第一次从美洲凯旋而归。巴塞罗那是第一个听到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的地方。纪念碑是兰布拉大道的终点。离开纪念碑,坐地铁前往诺坎普球场。从L5线的Badal下来,向球场走去。诺坎普映入眼帘!
诺坎普从年落成以来,就一直是巴塞罗那的主场。关于巴萨,还用多说吗。火爆的西班牙国家德比,梅西、克鲁伊夫、范加尔、C罗、卡卡、伊涅斯塔…26次联赛冠军,31次国王杯冠军,5次欧冠冠军。此时西甲联赛新赛季已经开打,由于时间有限所以也没有看。谁知道几个月以后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联赛一度中断并且改成了空场呢。啥也不说了,上图。
我们总认为巴萨是个单纯的足球俱乐部,实际并不是这样。该俱乐部除了足球,还有篮球、排球等代表队,巴萨篮球队在欧洲同样叱咤风云,有着欧洲“白魔术师”美誉的塞尔维亚著名射手博迪洛加就曾效力于此。
离开诺坎普,由于时间已晚,对于剩下的圣家堂等只能走马观花了。圣家堂大教堂(SagradaFamília)由加泰罗尼亚本地的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Gaudi)设计。圣家堂始建于年,迄今横跨了三个世纪,迄今为止都没有修建完成,中途还遭遇了内战等西班牙的社会动荡,是个名副其实的“烂尾楼”。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圣家堂的精美和华丽,融合了哥特式等多个特点。圣家堂目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参观。同其他建筑一样,圣家堂是历史、时代和文化的反映。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也席卷西班牙。面对日益物化的社会,如何保持精神信仰就摆在了当地人面前(是不是有些耳熟)。为了维系对宗教的信仰,当地宗教团体策划修建一个教堂。19世纪末,现代主义建筑已经开始出现。圣家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着手修建。高迪接手后,为圣家堂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高耸的塔尖和个性化的设计,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样矗立在高迪广场前(PlacadeGaudi)。一个教堂修建三个世纪并不多见,也见证了巴塞罗那的近代史和城市荣光。建筑所反映的,不仅是技术的组合,还有思想和信仰,以及一代代建筑师对作品的精益求精。
离开圣家堂,前往高迪的另一个作品:米拉之家(CASAMILà)。米拉之家是私人住宅,位于PasseigdeGràcia。该作品是由当时的富豪米拉邀请高迪设计,波浪形外观和白色石墙,让整个建筑在这个街区十分突出。与圣家堂一样,米拉之家也是具有折衷主义特点的建筑作品。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会产生各种联想,既可以是人类居住的房屋,也可以动物巢穴,似是而非、自由组合、比例均衡,是这种建筑的一个特点。拍了几张照片,步行前往不远处的巴特略公寓(CasaBatlló)。
巴勒略之家的建造时间早于米拉之家,是由高迪和茹若尔携手的作品,始建于年,到上个世纪初接受了改造。从外表来看,建筑外墙充满着彩色的马赛克装束,与那种整齐划一的规划理念背道而驰,而这恰恰也是那个时代和高迪本人创作思想的反映,反映着当时的加泰罗尼亚,怪诞和奇异中充满着灵性和对人类本性的探索。面对一个工业进步所带来的“物化”趋势,高迪的建筑表达了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对资本扩张和技术碾压的一种“抵抗”。
此时时间已晚。回到住处,给手机充电。因为明早就要起飞,所以打算待会前往机场过夜。搭乘地铁抵达巴塞罗那机场,发现在机场打地铺过夜的人不少。此时欧洲的旅游旺季还没有过去,所以整个机场十分热闹。买了杯饮料,给手机充电,打个盹,一晚上就这么过去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