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源
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全年均可捕捞,去肉,洗净,晒干。
2别名蛎蛤、古贲、左顾牡蛎、牡蛤、蛎房、蠔山、左壳、蠔壳、海蛎子壳、海蛎子皮。
3药材性状1、长牡蛎:壳大型、坚厚,长条形或长卵圆形,背腹缘几乎平行,一般壳长为壳高3倍;壳长:左壳30~35cm右壳22~33cm。壳高:左壳9.5~10cm,右壳8.5~9.5cm。右壳较平如盖,壳外面鳞片尖厚,自壳顶向后缘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但趋向愈合,无纵褶;壳面平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瓷白色,有脊或无;壳顶两侧无小齿。闭壳肌痕大,呈蹄形,瓷白、紫棕色或黄色等,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左壳稍凹或很深,壳外面鳞片较右壳更粗大,但形状相同;壳内面顶部具宽大而长的韧带槽,长度为宽度的2倍以上,颜色与右壳相同,无臭,味微咸。
2、近江牡蛎:贝壳大形,坚厚,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长形不等。壳长:左壳13~24cm,右壳12~24cm。壳高:左壳9~15cm,右壳8.5~14cm。右壳较左壳小,略扁平,壳外表环生同心状鳞片,形状随年龄不同而变化,一至二年生个体鳞片扁平薄脆,有的呈游离状,二至数年个体鳞片平坦,有的在后缘起伏或微波状;多年生个体鳞片完整,层层相叠,坚厚如石。壳面具灰、青、紫、棕等色彩。壳内面白色,边缘有的具灰紫色,无齿,闭壳肌痕大,肾形或半圆形,紫黑色,位于中部背侧。左壳较右壳大、厚,同心鳞片与右壳类似,但层次少。壳内面白色,有的周围呈灰紫色。
3、大连湾牡蛎:呈内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浅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肋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
4性味与归经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5炮制方法洗净,干燥,碾碎。
6功能与主治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用于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胃痛吞酸。
7相关论述①《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
②《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③《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疟。又和杜仲服止盗汗。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
8药用价值平肝潜阳,重镇安神,安神强志,补肾壮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1.平肝潜阳(肝阳上亢证)用治阴虚阳亢之眩晕耳鸣等症,常与龙骨、龟版等同用,如镇肝熄风汤;亦可用治热病伤阴,虚风内动之四肢抽搐,如大定风珠。本品并略兼益阴之功。
2.软坚散结(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证)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同用,如消瘰丸;用治气滞血瘀的癥瘕积聚,常与鳖甲、莪术等同用。因本品味咸,故能用治上述诸病。
3.收敛固涩(滑脱诸证)用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病证。用治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等同用,如牡蛎散;用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沙苑子、龙骨等配伍为用,如金锁固精丸;用治尿频,遗尿可与桑螵蛸、金樱子等同用;用治崩漏,带下证,常与海螵蛸、山茱萸等配伍同用。
4.重镇安神(心神不宁,惊悸不寐证)用治心神不宁,惊悸怔忡,不寐多梦等证,常与龙骨相须为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亦可配伍朱砂、酸枣仁等同用。
5.其他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多与海螵蛸、浙贝母共为细末内服,用治胃痛反酸。
9用法及用量9~30g。先煎。
10使用注意体虚有寒者忌用。
⊙文中内容仅供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编辑:沛宝
两性疑问,产品咨询欢迎拨打--
投稿或你有故事,欢迎给沛宝留言联系哦
扫码,一起解决男题
欢迎分享转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