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物治疗,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此八法(和法和清法略同,吐法很少采用)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浮沉迟数细大短长”八脉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惟药味很多,不易记忆,今按八法分类,撰为韵语,以便初学者诵读。
一、汗、下法用药
注:汗法即发散病邪的疗法,凡脉浮者多用之下法即通利大便的疗法,凡脉沉者多用之。
发汗之药,适于脉浮。
麻葛之性最烈(麻黄强发汗及止喘,葛根发汗、止泻、治项强)。
羌活之功亦超(羌活发汗,止全身痛,独活发汗,除风湿痹痛)。
荆防宜于头部(荆芥发汗、止痛、利咽、清头目,防风发汗止痛、并不燥热)。
苏荷利于上焦(紫苏表散下气,薄荷表散、利咽、消食)。
胡有柴银前三种(柴胡和银柴胡同治寒热往来,而银柴胡以虚症为合,前胡解表、降气化痰)。
香分藿薷豉多条(藿香开胃、止呕,香薷发汗、利水、暑症更适合,香豆豉发汗理气)。
辛升透发著效(细辛下气捜风,升麻透发、止喉齿痛)。
桂芷解表堪投(桂枝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治头项强痛,白芷治头风、眼齿痛)。
顶痛须求藁本(藁本主头痛)。
骨蒸应备秦艽(秦艽祛风、活血、舒筋润肠)
夷贼僵蚕搜风不废(辛夷主鼻塞、头齿痛,木贼发汗、利水、治目痛,僵蚕主风痰闭窍及肤痒)。
生姜葱白散气须调(生姜开胃、止吐,葱白发汗、除痰、利水)。
若夫泻下各品,首推大黄芒硝(大黄清肠泻火,芒硝泻火通肠)。
大戟甘遂芫花攻破之力猛(大戟利水消肿,甘遂治癫痫、逐痰饮,芫花泻水饮)。
麻仁牵牛芦荟消削之用饶(麻仁轻泻,牵牛通肠、利水,芦荟泻下通经)。
惟是皂巴性剧(皂角开窍除痰,巴豆峻泻有毒),取者总属寥寥。
二、温法用药
注:温法于寒症脉迟时用之。
温法适于寒症,首推桂附二姜(肉桂温中扶阳,附子温中扶阳强心,良姜止痛、止呕、消食,干姜温中、祛痰祛寒)。
调中必资两蔻(肉蔻消食、止久泻,白蔻消食、止呃)。
暖胃不废三香(茴香行气止疝痛,沉香开胃破积、镇痛、止喘,丁香止呕呃)。
疼痛有荔核粟壳(荔核主疝痛,粟壳止泻、固涩、治腹痛)。
泻痢称石脂余粮(赤石脂主泻痢、崩漏,禹余粮止血、固泄)。
柿蒂收呃逆之效,灵仙祛风湿之长(柿蒂主治呃逆因于寒者、有收束之意,威灵仙宣通脏腑经络、治痹启闭)。
砂仁吴萸川椒堪消胀满(砂仁开胃、止痛、行气、安胎,吴茱萸温中止痛、治吞酸、呕吐,川椒驱邪散寒、消宿食、杀蛔)。
诃子伏龙山药能固胃杨(诃子固肠,伏龙肝止呕、止泻,怀山药健胃、止泻、固带湿精)。
镇吐之品取复花赭石(旋复花除老痰,代赭石止吐)。
止血之物赖艾叶草霜(艾叶止血、安胎,百草霜治噎膈、止血)。
若夫肺部受冷气逆上冲,主以南星白附胡桃款冬(制南星袪寒痰、止嗽,白附子祛风痰、治血痹,胡桃固精、敛肺、润肠,款冬花化痰止咳)。
大凡辨证论治,温运亦可舒胸。
三、清法用药
注:清法于热病脉数时用之。
清解疗法,热病为宜。
病势进行,有银翘知石之用(银花发汗解毒,连翘微发汗、排脓、杀菌,知母清热泻火,石膏淸凉解热)。
恶毒深蜇,赖青薇苦紫之施(大青叶治斑疹、毒痢、喉风等,白薇泻血热,苦参治菌痢,紫草根治痘疹恶疮)。
花粉枯芩发炎可止(天花粉止渴除烦,黄芩清凉、退热、除痰嗽)。
鲜荷侧柏出血不离(鲜荷叶解热止血,侧柏叶清凉止血)。
欲求虚热平复,要取斛嵩鳖甲骨皮(石斛养胃补阴退虚热,青蒿退骨蒸热,鳖甲退骨蒸热、止痛,地骨皮清肺、治传尸痨热)。
最患是心包邪入,谵妄垂危。
牛麝羚犀适应(牛黄除痰迷热病,麝香开窍通经催生,羚羊治热狂及目疾,犀角解邪热及斑毒、止血)。
朱砂龙牡称奇(朱砂安神定志,龙骨安神定惊、止血、止汗、止梦遗,牡蛎主盗汗、遗精、并制酸)。
钩蝎去抽搐之疾(双钩藤解热祛风,全蝎搜风、治半身不遂、口眼喁斜)。
沥黄开痰窍之迷(竹沥治中风祛痰凝,天竺黄安神定痫)。
若夫烦矂不眠,由柏连而安枕(黄柏退热、治黄疸、痢疾、痔疾,黄连止痢、退热、止眼目痛)。
痛眩难过,资蝉蔓以转机(蝉衣解热、治惊痫、眼疾,蔓荆子治头痛目昏)。
桑菊蒡温邪必备(桑叶清凉解热,菊花解热法风、治眼疾,牛蒡子疏风透疹、利咽消肿)。
胆玄决内热能医(龙胆草解热、利水,玄参退热清肠、消咽喉炎,石决明治眼疾并增泻酸、脑炎亦用)。
至于宣清肺部,枇杏无別(枇杷叶止咳、消痰,杏仁止咳、平喘、润肠)。
射贝沙茹降逆(射干祛痰、止喉痛,川贝母止喘、润肺,浙贝母功用略同,沙参淸肺、祛痰,竹茹止呕吐)。
桔常部菀除痰(桔梗消炎、祛痰,常山除痰截疟,百部杀菌、治久嗽、传尸痨,紫菀治吐痰、咳脓血)。
止喘推苇茎葶苈(苇茎退热、止喘,葶苈子止喘、利水)。
润燥采百合麦冬(百合淸肺、除痰,麦冬清肺、止渴、生津)。
此外利水各药,木通防己效同(木通利水、治淋浊,木防己利小便、治水肿及风湿痛)。
加腹茵栀肿疸可退(五加皮舒筋、益精、明目,大腹皮下气、利水、消水肿,茵陈蒿解热、治黄疸有特效,山栀治眼疾、利水、止吐衄)。
竹茅瞿薢淋浊以通(淡竹叶清心、解热、通淋,白茅根止血、利水,瞿麦利水、通经,萆薢清湿热、治淋浊)。
车前泽泻猪苓渗湿最为得力(车前子利水、明目、止咳,泽泻利水、治水肿,猪苓利水、消水肿)。
桑白灯心滑石疏利亦有专工(桑白皮止喘咳、消水肿,灯心利水、清热、安神,滑石利水、清暑气)。
四、补法用药
注:补法即滋补的方法,凡体衰、脉细者多用之。
补养各药,黄芪称雄(黄芪补虚、敛汗、托毒)。
地芍芎归关于血分(生地凉血、解热、解毒,熟地补精益骨髄,白芍理血、止痛、凉血,川芎主头痛、去瘀、调经,当归补血、滑肠、通经)。
酸麻柏远主乎中宫(酸枣仁安眠、敛汗、润肠,天麻退热、镇惊、止咳、安脑,柏子仁定悸,远志定惊、袪痰、利水)。
磁石有安神之效(磁石治痫病、目内障、又平喘)。
五味有收敛之功(五味子止咳、平喘,治盗汗、遗精,又治神经衰弱)。
枸杞谷精女贞均能明目(枸杞补肾益精、明目,谷精珠散风明目,女贞子补肾强腰脊、明目)。
故纸杜仲虎骨罗可祛风(破故纸兴阳涩精止腰痛,杜仲强筋益精,虎骨强筋骨、祛风止痛)。
狗肾苁蓉巴戟天阳痿有效(海狗肾固精壮阳,肉苁蓉益精、强筋、通便、下乳,巴戟天益精、祛风)。
贼骨芦巴金樱子遗精最崇(乌贼骨止血、退翳、治淋浊,葫芦巴壮阳,金樱子固肠涩精)。
首乌龟板山萸补肾之力伟(何首乌强筋、壮骨、益精,龟板治盗汗、遗精及腰痛,山茱萸止汗、补血、强精、缩小便)。
阿胶菟丝续断安胎之性同(阿胶止血、除咳、舒筋、安胎,菟丝子生津、明目、壮阳、涩精,续断续骨、起痿、安胎、消瘀)。
若夫脾胃虚弱,总要参术补充(吉林参补虚、益阳、涩精、定悸,红参略同吉林参,党参补胃、生津、止久泻,白术健脾、利水,苍术健脾、利水、散寒祛湿)。
玉竹芡实内金著健运之效(玉竹润燥、补气血、祛风湿,芡实补脾、涩精、止带漏,鸡内金健胃、消食)。
茯苓郁李益智成渗利之功(白茯苓止咳、止吐、止泻、利水、定惊,郁李仁利水、消肿、通肠,益智仁缩小便、止泻利)。
五、消法用药
注:消法即消导的方法,凡是脏器受到障碍者,可分别采用。
消导之药,破积为先。
两枳朴槟切片,二芽楂曲水煎(枳实消食、祛痰、通肠,枳壳下气、宽胸,川朴消炎、平胃、止吐,槟榔消食、截疟、除绦虫、姜片虫,麦芽破积、开胃,谷芽化积、消食,山楂化痰、除肉积,神曲健脾、消食、止泻,孕妇忌用)。
皮类则青陈相似(青皮平肝、发汗消食,陈皮解表、化痰、行滞)。
香中有木附同般(木香发汗、行气、增加胃酸,香附理气、发散、补胃、通经、祛痰)。
大蒜非尽熟煮(大蒜消肿、破积、化痰、利水)。
仓米忌用新鲜(陈仓米止泻、进食)。
薤白瓜蒌宽胸有益(薤白利窍、
滑肠、
开
散结,瓜蒌润肺、止咳、消瘀、
通肠)。
荸荠莱菔化食无愆(荸荠消积、
化痰、
清
莱菔子化痰、消食)。
菖蒲备健胃之力(石菖蒲袪风、
止痛、
开
除痰)。
半夏著止呕之能(半夏止吐、
平喘、
祛
其次消瘀各物,二丹玄益最良(丹参去瘀生新、通经、治萎黄病,丹皮除烦热、消瘀血、镇痛、通经,玄胡索调经、治带下及一切气血阻滞,益母草祛瘀生新、治淋浊带下)。
茜郁莪棱均成奇迹(茜草去瘀、通经、止血,郁金调经散郁,莪术除痰、通经、治痃癖,三棱消肿、通乳、下血)。
桃红苏泽各有专长(桃仁破瘀、润肠,红花活血、通经,苏木和血、散风,泽兰行血
瘀)。
还有牛膝与赤芍(牛膝舒筋、通经,赤芍活血、散瘀、通小便、治目赤),三七及留行(参三七定痛、行瘀、止血,王不留行行血、通经、催生、下乳)。
大凡破血之品,妇科恒用以调经。
此外,榆槐秦翁都堪止痢(地榆治大便出血,槐角槐花同治肠出血,秦皮发汗、利水、解热病毒,白头翁治热铜)。
夏枯藻布尽可攻坚(夏枯草降血压、治目疾,为瘰疬圣药,海藻治梅毒结核、消瘰疬,昆布同海藻)。
金铃乳没止痛之用亦宏(川楝即金铃子,治疝,乳香活血、生肌、止痛,没药退翳、止痛)。
若夫山甲土茯苓梅疮可愈(穿山甲搜风、止痛、排脓,土茯苓治梅毒恶疮及关节挛痛)。
枫蛇苍耳子癞毒以清(大枫子治麻风及梅毒,蕲蛇搜风、治瘫痪,苍耳子主头风及癞疾,治鼻渊有效)。
配用得法,病者每庆更生。
六、和、吐法及其他用药
注:古有“病在半表半里宜和”之说,其药多与清法同;吐法与食物初积在胃时用之,其药为数甚少。
古称和解之药,为数无多。
涌吐方法,又恐使病者疲劳。
今欲各备一格,于蜜枣草特取其缓和(蜂蜜润肠解毒,红枣生津、补胃,甘草补诸虚,解百毒)。
在吐涌之内,瓜藜明胆概与收罗(瓜蒂为催吐圣药,藜芦涌吐,明矾涌吐,胆矾浦吐、祛风痰)。
若夫榴梅使君堪医虫积(石榴皮杀绦虫,乌梅固精、杀虫,使君子杀蛔虫)。
胡连栖子专治疳痨(胡黄连退骨蒸热、杀疳虫,栖子杀虫、治痔)。
此等品物,皆有利于儿曹。
至于食物调养,收效亦高。
黑豆怡糖颇资补益(黑豆补血解毒,饴糖温中润肠)。
扁豆荞麦有助消磨(扁豆健胃、止卟、止泻、其花清暑散邪,荞麦消积、淸肠)。
龙眼莲薏为餐最宜虚症(龙眼、固脾、安神,莲子止渴、安神、止梦、祛热,:i苡仁利水、止泻、治水肿、湿痹)。
鸭羊蛋酒配制能起沉疴(白鸭补阳、退虚热,羊肉主虚症疝痛,鸡蛋养心、补脾退虚热,酒强心活血)。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不当使用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穆小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