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

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用法:桑叶10克,菊花6克,杏仁9克,连翘9克,薄荷3克,桔梗9克,生甘草3克苇根9克。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者。

病机用药:

风热袭肺,肺失宣降,上逆而咳;

但因感邪轻浅,故身热不甚;

口渴亦微。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散上焦风热;

杏仁降气化痰,桔梗宣肺化痰,二药一升一降,以恢复肺的宣肃功能,加强止咳功效;

连翘清热解毒,辛轻透表;

芦根清热生津而止渴;

甘草调和诸药。

上药相伍,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效。

加减变通:本方适用于外感风热轻证。

以咳嗽为主症,身热不甚者临床可随证加减化裁。

1.风温初起:症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等症。

若肺热较甚,咳痰粘稠者,加黄芩、桑白皮;

若见气粗似喘,为热邪渐入气分,加生石膏、黄芩、知母;

津伤口渴甚者,加花粉、麦冬;

兼咳嗽咯血者,加白茅根、藕节。

2.外感温燥: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无痰,鼻咽干燥,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

脉浮数者,可酌加沙参、花粉、梨皮。

若咽干红痛者,加板蓝根、金银花;

咽痒者,加胖大海、蝉衣;

大便燥结者,加麦冬、瓜蒌仁。

3.外感风热目赤肿痛:

可用本方加白蒺藜、决明子等;

乳蛾而见发热、咳嗽、咽痛者,可用本方加板蓝根、牛蒡子等。

应用发挥:

1.感冒、流行性感冒:有报道本方对感冒、流行性感冒等,有一定效果。如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感冒例,绝大多数病例于服药第二日即完全退热,其余诸症也随之减轻,治愈例,有效26例,有效率达94.8%。另有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50例(部分病例系西医治疗无效者),服药后多在2天退热,2~4天痊愈。

2.多种感染性疾病:有报告本方之浓缩液体制剂,治疗例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结果显效79例,有效例,有效率81.8%;对感冒初起,头痛鼻塞、咳嗽有痰的患者疗效尤佳。

3.肺炎:有报告用本方加味治疗邪在卫分型的重症肺炎9例,连服二剂后,发热均消退,症状好转,直至痊愈。

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用法:连翘9克,金银花9克,苦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5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9克。

共杵为散,每服9克。鲜苇根煎汤,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

病机用药: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温热之邪,其性开泄,使人腠理疏松,故发热而汗出,若感邪有兼夹,亦可见无汗而微恶风寒者;

风热之邪上扰清窍则头痛,上攻咽喉则咽痛;

温邪犯肺,肺失宣肃,则上逆而咳;

邪热伤津则口渴,但因温病初起,津伤不甚,故口渴亦不重;

邪热在表,里热未盛,故舌边尖红而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为风热之邪在表之象。

方用金银花、连翘、竹叶、薄荷性凉而质轻,轻清宣透,驱除卫分之邪热;

荆芥穗、豆豉味辛性温,善散表邪,与大队清凉之药配伍,取其辛散透邪之功,而制其温燥之弊;

桔梗、甘草、牛蒡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宣肺止咳。

诸药配伍,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辛凉解表常用方剂。

加减变通:本方为辛凉平剂,广泛适用于温病初起,外感风热表证及咽喉诸疾。

1.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如挟湿,兼见胸脘痞闷者,加藿香、郁金;

项肿咽痛甚者,加马勃、元参;

渴甚者,加天花粉;

头痛甚者,加菊花、蔓荆子;

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浙贝母;

痰黄稠者,加全瓜萎、桑白皮;

挟有燥邪,唇鼻干燥,呛咳咽干,舌红少津者,加沙参、天花粉、梨皮;

兼衄血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

2.麻疹初起:症见发热而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怕光,眼泪汪汪,倦息纳呆,尿黄,咽红,口腔有麻疹粘膜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者,可酌加葛根、蝉蜕以助麻疹透发;

目赤者,加菊花、桑叶;

热不高而无汗,舌苔白者,重用荆芥,并加苏叶、防风;

咳嗽重者,加杏仁、桑白皮;

便秘者,加瓜蒌、枳实。

3.乳蛾:风热外袭,咽部疼痛、干燥烧灼感,喉核红肿,可见脓点,吞咽困难,发热恶风寒,头痛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咽痛重者,加马勃、板蓝根;

喉核肿甚,加服六神丸,外吹朱黄散;

渴甚者,加天花粉、沙参;

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熟大黄。

4.疮疡初起:疮疡初起而见外感风热证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如疮疡掀红肿痛,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少汗,口渴,小便黄,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

若见热毒炽盛者,加紫花地丁、黄连;

兼便秘者,加川军、全瓜蒌;

面部疮疡,加牛蒡子、野菊花;

红肿较甚而无脓者,可外敷如意金黄膏。

5.风热眼疾:如针眼初起,眼脸生一小结,形如麦粒,轻痒微肿,继则红肿,出现脓点,甚则整个胞脸漫肿,紫胀剧痛,或伴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舌苔薄白或薄黄。

可酌加菊花、白蒺藜;

有脓未溃者加穿山甲、皂角刺。

应用发挥: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银翘散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病毒性感染的常用方剂。

对于一般感冒、流感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属风热者有较好疗效。有用银翘散粗末治疗风热感冒例,每次服18克,每日3次,服药一天后发热普遍降低,轻症可愈,重者退热时间稍长,平均退热时间为2.7天,其它症状也迅速缓解。用汤剂治疗50例,平均2.1天退热。另有报告用本方煎剂治疗流感,疗效也佳。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以银翘合剂治疗例,有效率达88.3%,治愈率77.3%,其中一天退热者占62.9%,2天退热者占35.3%,体温在40℃以上者78例,治疗有效率91%,治愈率为79.5%。此外,本方加味还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咽峡疱疹等,均有疗效。

2.肺部感染:对于肺部感染本方也有一定疗效。如小儿肺炎、大叶性肺炎属风热表证者用本方治疗均有效。

3.急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属温病范畴,故在初起出现邪在肺卫者,可用本方治疗。如麻疹初期、乙型脑炎属轻型且邪尚在表者、流行性出血热而证属卫分者、登革热初期而证属卫分或卫气同病之热重于湿者等,均有一定疗效。另外本方还可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猩红热、肠伤寒等急性细菌性传染病而证属卫分者。

4.皮肤病:本方具有抗过敏作用,临床用本方治疗多种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有较好疗效。如药物性皮炎、荨麻疹、小儿湿疹及牛皮癣等。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用法:麻黄(去节)6克,杏仁(去皮尖)10克,甘草(炙)6克,石膏(碎绵裹)24克。

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

病机用药:本方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遇于肺所致。

风热袭肺,或风寒化热犯肺,均可导致肺热炽盛,热邪熏蒸则身热不解;

肺中热盛,肺气失于宣肃,则气逆而喘,甚则鼻翼煽动,热邪伤津则口渴喜饮;

肺主气,外合皮毛,热壅于肺,蒸迫津液外走毛窍则汗出;

苔黄、脉滑数为肺热炽盛之征象。

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二药配伍共奏清泄肺热,宣肺平喘之功效,因石膏用量大于麻黄,故不悖辛凉之旨;

杏仁降气宣肺,助麻黄止咳平喘;

甘草调合诸药,且能益气和中,与石膏合用,生津止渴,又可防大寒之石膏伤冒之弊。

加减变通:本方功能清宣肺热,止咳平喘,临床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咳喘,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

1.风温热邪壅肺:症见身热,咳喘气急,甚则鼻翼煽动,略白或黄粘痰,或痰中带血,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者。

若痰黄稠者,加黄芩,桑白皮;

痰多者,加鲜竹沥、葶苈子;

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生大黄;

若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

若无汗而恶寒者,加荆芥、豆豉、牛蒡子。

2.哮症、喘症:适用于痰热恋肺所致的喘息气急,喉中痰鸣,痰黄稠或白粘,口渴喜冷,小便黄少,或有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兼恶寒头痛等表症者,加苏叶、荆芥;

喘重者,加广地龙、苏子;

热重者,加黄芩、栀子;

痰多者,加射干、葶苈子;

兼大便秘结者,加瓜萎仁、枳实。

3.咳嗽:适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黄而稠,兼或有身热,口干,便秘等症。

若咳嗽重者,加百部、浙贝母;

黄痰多者,加鲜竹沥、葶苈子;

痰有臭味者,加鱼腥草、栀子、蚤休。

4.麻疹内陷:麻疹而由热毒壅肺所致的高热,咳嗽加重,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绀,舌质红或绛,舌苔黄,脉数者,可酌加连翘、金银花、黄芩、赤芍;

皮疹尚未出透,或出而隐没时,加薄荷、荆芥穗、牛蒡子;

疹色暗红者,加紫草根;

痰浊而多者,加瓜蒌、贝母。

应用发挥:

1.呼吸系统疾病:

(1)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本方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有良效。如治疗小儿咳嗽挟热型例,治愈例,挟寒型45例,治愈31例。治急性支气管炎例,治愈92%。用本方治疗支气管哮喘也有良效。对特应性型支气管哮喘疗效也佳。

(2)肺炎:临常用本方治疗多种肺炎,如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麻疹肺炎、流行性哮喘型肺炎、大叶性肺炎,以及嗜酸细胞增多性肺炎等,疗效均佳,尤以迅速改善症状为突出,并可加速炎症消退。

(3)百日咳:本方对百日咳也有较好疗效,临床报告也多。如有用本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例,治愈例,占85.5%,好转25例,有效率96.5%。

(4)其他呼吸道感染:对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本方也有一定疗效。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脑炎、白喉、咽喉肿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2.五官科疾病:用本方加地龙治疗副鼻窦炎11例,治愈3例,显效4例,进步4例。还有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获效的报告。还可用于多种眼病,如急性结膜炎,角膜溃疡、化脓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麦粒肿等。

3.其他疾病:有用本方治疗遗尿症6例,均获治愈,还有人用本方治疗荨麻疹,随证加减,一般3~6剂可愈;治过敏性荨麻疹、风热型荨麻疹及历时8年之慢性荨麻疹,均有获效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tp/9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