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岐黄圣手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710/5530823.html
过敏性鼻炎,它来了
春夏之际,万物复苏,又到了人们玩游的好季节!不知道你们是否和小芝一样,一遇到花粉、灰尘、柳絮就开始“涕泗横流”呢?
の春夏之季
漫步在花丛中,好不容易摆好了美丽的pose,突然鼻子一痒,在按下快门的瞬间—阿嚏!
那么,今天就听小芝来谈谈,被过敏性鼻炎这个“磨人的小妖精”缠上了该怎么办吧!
过敏性鼻炎,是指遇到花粉、猫狗毛、尘螨甚至温度变化等外感邪物,就会出现鼻子和眼睛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等过敏反应的疾病。病情较重者,还可能波及到眼睛和耳朵。该疾病易发作,反应剧烈,关键是,它还缠绵不愈,令人难受无比。
接下来,就让小芝从中医的角度来治治过敏性鼻炎吧!
其实,在中医领域里并没有“过敏性鼻炎”这一说法,我们一般将鼻鼽(qiú)这一病名与之对应。不过为了大家通俗易懂,小芝还是统称为过敏性鼻炎。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肺主气,司呼吸,诸气皆属于肺,肺在窍为鼻。所以,过敏性鼻炎,与肺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医所说的“肺”与解剖学意义上的肺并不完全一致。胸腔里负责呼吸的肺,确实是中医“肺”的一部分,但中医的“肺”:按功能分类,不按解剖分类。在肺主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下,如果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症状。说到这里,小芝就在想:要是肺是个皮糙肉厚的男孩子就好了,可惜事与愿违,我们的肺其实是一个娇嫩的小女孩。它很容易受到粉尘、螨虫、冷热刺激等外邪的干扰。
一些人因为自身免疫力较强,所以对普通程度的外邪干扰,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症状;但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感受外邪的一点干扰都会引起整个呼吸系统的崩溃!在中医理论下,这就是过敏性鼻炎的由来:虚弱的肺不能承受外邪干扰,整个肺系统,特别是鼻子,会直接陷入混乱状态。
下面,小芝就来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吧!
首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及时冲洗鼻子,清除了对肺的干扰,病情就能得到暂时的缓解。清洗时,建议使用温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而中医的方法一般是采用辛温类的中药,如辛夷、苍耳子等,其性上达,温通鼻窍。就相当于在给肺充能,以此驱散外邪的干扰。
但小芝认为这两种方法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治标不治本。不管是用水冲洗,还是用中药“打鸡血”,都只能管得了一时,不能彻底根除。因此,小芝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要让肺本身变得强壮,老生常谈:多运动,调好作息,健康饮食。当然,小芝也知道,大部分人应该都是那种“间歇性壮志凌云”的性格吧。所以,小芝言归言,从本论治的办法肯定不止这一种!
那么,除此之外,大家还有一件事需要知道:
肺的强弱,主要受到脾和肾的影响(这里指的是中医范畴的脾和肾)。所以,那些脾胃虚弱或者肾虚的人,大多数都会患有过敏性鼻炎。因为脾肾弱,不能供给肺足够的能量,肺就会虚弱。因此在中医治疗上,除了要治肺,还要多多顾及脾肾。
干货来了
接下来,小芝借用国医大师干祖望的中药经验,来说说具体诊断不同过敏性鼻炎的要药:
症状一:
鼻涕色白而清稀,鼻塞,受凉或受风等刺激后加重的过敏性鼻炎,病因多数是寒气侵袭于肺。常用中药:
加味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细辛、白芷、薄荷、辛夷,具体用量遵医生意见)。在这之中,甘草、生姜、大枣可温养脾胃,而与桂枝、白芍、细辛、白芷、薄荷、辛夷一起配伍,温肺气,散寒气效果更佳。
症状二:
鼻痒流涕,鼻涕发黄,有些人伴有口渴、便秘、舌苔发黄等,往往是肺热导致的鼻炎,舌质偏红胖,脉洪小数。
常用中药:
脱敏汤(紫草、茜草、墨旱莲),并根据具体情况配伍:桑白皮、枇杷叶、苍耳子、薄荷、白芷、桑叶、芦根等(具体用量请遵医生意见)。脱敏汤是干祖望老中医的常用方,是极具临床价值的要药。
那么,小芝考虑到患者群体中有不少儿童。正所谓“病在儿身,痛在母心”。
所以,小芝在这里也为大家准备了针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方子,出自温州市名老中医夏岳文先生。
主要症状:
鼻塞流涕、鼻痒不舒、打喷嚏鼻涕呈水样,或涕脓样不易排,头痛头胀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一般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常用中药:
辛夷3~6g,苍耳子5~8g,白芷5~8g,薄荷3~6g,桔梗3~5g,蝉蜕3~6g,连翘10g,白茅根10~15g,白芍5~10g,黄芩5~10g,浙贝母5~10g,天花粉5~10g,桑白皮5~8g,甘草3~5g。
下面,小芝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中医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敷法治疗,出自于名中医谭敬书先生。
适应症:本法可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可预防与减轻过敏性鼻炎的发作,对患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属虚寒体质者,亦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药物组成:
白芥子2份,延胡索、甘遂、白芷、细辛、制川乌、制草乌各1份。
药物用法:
研粉,过80目筛,以生姜汁调成糊状。取一定量摊于5×5cm纱布块上,药糊面积直径为3cm,于药糊表面撒一薄层肉桂粉。
敷帖穴位:
大椎、肺俞(双)、膏肓(双)、肾俞(双)、膻中,胶布固定,每次敷帖时间4~6小时,7~10天1次,3次1疗程,具体需要几个疗程,可视病情轻重及缓解程度而定;或于当年夏季头伏、二伏、三伏日,上午贴,保持4小时以后可除去,连续贴三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
WINTER
膻中穴:在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以上治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
编辑|熊宇航罗嘉怡张清博熊媛
排版|熊宇航
责编
熊宇航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