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新时代东风,当前我国中医药振兴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作为“中国药材之乡”的磐安,有着丰富的中医药健康资源,中医药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郭舍梅摄 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7.18万亩、产量吨、产值5.68亿元。全县引进培育中药类生产企业15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形成了集中药饮片、配方颗粒(提取)、康养产品等为一体的中药制造体系。拥有注册登记从事中药材购销经营单位家,驻磐省外购销商余家。“浙八味”药材城入驻中药经营户家,年交易额达35亿元。
傅天明摄
这一份磐安年中医药发展的成绩单十分喜人,我县中医药产业走向了行稳致远的“高速路”,背后离不开政策强基、创新发展等多方面的努力。
王瑛摄
1抓政策,强保障年,我县启动了《关于加快扶持中药产业振兴发展的意见》编制工作,历时3年,先后召开各类专题会议近40次,历经80余稿,日前政策已正式行文下发。该政策是目前已知的国内同类政策中涉及领域最全、覆盖面最广的中药产业扶持政策,政策的出台必将成为我县中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2抓机制,凝合力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有力推进中药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任务中21个项目已经完成16个,在建5个,已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
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7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1个,服务开发新产品21个,授权、受理、公布各类专利23项。
服务窗口共受理办结事项件,展示中心累计接待批次人次参观,技术市场落实技术成果交易42项,合同金额万元。
年6月15日,我县综合体建设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绩效考核组中期考核,中药创新服务中心的“全链条、一站式”运行模式、中药产业“共享车间、共享仓储、共享检测”三共享体系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金融服务创新务实为民与县农商行达成框架合作协议,面向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主体,采取“仓单质押贷款”方式,提供贷款0万元,中药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贷款余额万元。
大数据平台打造初见成效浙八味中药材信息预警平台和县中药产业发展专家库均已正式运行。县中药质量追溯体系能将整个县域药材产区纳入追溯系统进行种植、初加工全过程追溯,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陈彬摄
由康恩贝投入余万元打造的“浙药通”交易服务平台已基本完成平台开发,实现商家入驻、信息发布、在线订购、支付(测试端口)等功能。下一步,将着力向广大药材种植户、经营户、加工商以及药品生产企业推广应用。
3抓建设,筑基础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在大盘镇潭下村北桥自然村建立起了亩全省唯一的浙江省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基地,已实施完成磐安县珍稀药材种苗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收集保存“浙八味”、“新浙八味”等浙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种份,目前正在向农业农村部申报“国家农业种植资源保护单位”。在大盘下寮村建立了50亩农业农村部的玄参行业标准制定(DUS)基地。在新渥街道大山下村流转了亩用于道地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推进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在新渥祠下、冷水白岩、仁川方山等浙贝母种植核心区建设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亩;在大盘林峰建立白术标准化基地亩;建设实施大晟药业和大成药业农工旅结合的“数字药园”基地、黄檀和园塘林场林下黄精、白芨基地等各类中药材基地22个。揭榜挂帅破解技术难题针对当前磐安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面积下降、标准缺失、高值化产品少”等“卡脖子”难题,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发榜了《十亿级黄精产业化关键技术》、《磐五味道地药材标准研究制定》、《浙白术、浙贝母等中药材连作机制障碍》等4个项目,随着朱永官院士团队的加入,目前4个榜单均已顺利完成揭榜签约。4抓项目,促融合乡村振兴项目、特色科技园项目、标准化项目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省级乡村振兴财政竞争性项目首期资金万元和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首期资金0万元均已到位,新渥大山下道地药材种苗繁育基地等60个年度中药产业重点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陈建权摄磐五味——玄参品种测试指南、玄参新品种选育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2个)正在实施,浙贝母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示范研究等市级科研项目9个(主持8个),积极申报黄精优良种质筛选培育与高值化应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省级重点项目5项。
5抓质量,铸品牌共享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共享车间、共享仓储、共享检测”三共享体系初步形成。全县已建成中药材共享无硫集中加工点11个,创新性推出了“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赋码”的“三统一”包装标准,从严把关,确保药材质量。
傅军良摄投资3余万元,由磐康药业实施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加工一体化车间试点是全国唯一、全省首创,已于5月初正式投入生产。由浙产药业投资的共享仓库(平米,包括平米的冷库)已于年10月投入使用。共享检测(磐康药业药材检测中心)已正式对外提供检测服务,年以来共开展中药材检测2余批次。
道地药材田间影响因子研究深入开展全面系统的开展影响浙贝母质量关键因子筛选试验,有机肥、种栽大小、生物菌肥等各类影响因子10余种,开展对照试验面积14亩,检测浙贝母样品余份,坚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提升浙贝母质量。陈建权摄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我县道地药材生产用药,筛选林下中药材最适生境,我县先后开展了延胡索农药残留实验、林下栽培对照实验和提取工艺优化实验,定期开展田间、林下、车间数据采集,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金成方摄
接下来,我县将继续紧紧围绕产业振兴发展目标,强链延链补链,把试点做成亮点,创建创成标杆,全力推进“五大平台”建设,在“重要窗口”建设中贡献“中药”力量。01扩大种植规模,建设以优质道地药材种植为基础的生产示范平台建设。
02狠抓产品开发,建设以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为基础的产品研发平台。
03注重三产融合,建设以江南药镇为基础的大健康产业平台。
04强化科创引领,建设以中药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基础的创新服务平台。
05推进“数字中药”,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为基础的智慧云平台。
中医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现在磐安的中医药产业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必将开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征程。资料提供: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张苏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