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种同类易混中药功效比较下

三七、茜草与蒲黄

相同点:均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治疗各种瘀血阻滞之出血证。

  

不同点:三七:止血之主药,伤科之要药。用于各种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茜草:长于凉血化瘀止血,通经,用于血热夹瘀的吐血、衄血及崩漏等出血证;血滞经闭、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等。

蒲黄:长于止血,治疗各种内外出血证。化瘀而治瘀血所致心腹疼痛,产后腹痛及痛经等。利尿而治血淋涩痛。

郁金与姜黄

相同点: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证。

不同点:郁金苦寒,行气力强且凉血,治血热瘀滞之证,又能利胆通黄,清心解郁,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

姜黄温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并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川芎与丹参

相同点:均能活血祛瘀,用于各种血瘀证。

不同点:川芎通达气血,为“血中气药”。用于血瘀气滞的诸痛证。能祛风止痛,善上行头目,为头痛、风湿痹痛要药。

丹参寒凉,行气力强且凉血,治血热瘀滞之证,又能除烦安神,治热扰心神之失眠。

红花与桃仁

相同点:均有活血祛瘀之功。常相须为用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瘀阻腹痛,内科胸痹心痛,及伤科跌打瘀痛。

不同点:桃仁:破瘀生新为长适用于下焦瘀血,且寒热均可;又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可治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红花:祛瘀力弱,长于通利血脉,常用于血脉瘀滞之证,又有活血化滞消斑作用,用治斑疹色暗等。

半夏与天南星

相同点:均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主治湿痰、寒痰证;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疮疡肿毒以及毒蛇咬伤。

  

不同点:半夏善治脏腑湿痰,并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多种痰湿证、呕吐,以及痞证、结胸等病证;

天南星则善治经络之风痰,并能祛风止痉,多用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痫以及破伤风等病证。

川贝母与浙贝母

相同点:均能清热化痰、散结,用于治疗热痰以及瘰疬瘿瘤等。

  

不同点:川贝母微寒,味甘质润,长于润肺,故多用于治疗燥痰,咳嗽痰少以及肺燥干咳和肺虚久咳;

浙贝母苦寒,长于清热,性偏于泄,故多用于治疗热痰之咳嗽痰黄黏稠,以及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清热散结之功两者均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苦杏仁与紫苏子

相同点:均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

  

不同点:苦杏仁长于宣肺,多用于肺气不宣之咳嗽气喘;

紫苏子润降,长于降气兼能化痰,故适用于痰壅气逆之咳嗽气喘。

苦杏仁与桃仁

相同点:均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

  

不同点:苦杏仁二者作用均较强,桃仁稍弱;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诸痛及妇女经闭。

葶苈子与桑白皮

相同点: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痰热喘咳以及水肿、腹水。

  

不同点: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等症;

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痰涎水气,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因有较强的利水作用,又可治疗臌胀、胸腹积水诸症。

朱砂与磁石

相同点:均有镇心潜阳安神之功。用于治疗心神不宁、惊悸怔忡、烦躁、惊厥抽搐等。

不同点:朱砂还用于疮疡肿毒,瘴疟诸证;朱砂内服或外用均有清热姐毒的功效。

磁石尚用于肝肾亏虚,目暗耳聋;肾虚喘促等证。

酸枣仁与柏子仁

相同点:养血安神,用于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健忘等。

  

同中之异:酸枣仁治失眠优于柏子仁,柏子仁治心悸优于酸枣仁。

  

不同点:酸枣仁味酸兼能敛汗,治疗阴虚盗汗,柏子仁质润多油,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石决明与决明子

相同点: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皆可治疗目赤肿痛、翳障偏热者。

不同点: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之功用于头晕目眩。

决明子润肠通便适用于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证。

牡蛎与龙骨

相同点: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均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

  

不同点:牡蛎平肝潜阳功效为优,又有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之功;

龙骨长于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强于牡蛎,又可收湿敛疮。

天麻与钩藤

相同点: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治疗肝风内动之抽搐痉挛、半身不遂等,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等。

  

同中之异:天麻息风用于诸内风证,钩藤可清热,则长于治肝热生风证;天麻治头晕,虚实咸宜,钩藤则长于治肝火上攻之头晕头痛。

  

不同点:天麻又能祛风通络,治疗痹证。

僵蚕、全蝎、蜈蚣

相同点:皆为虫类息风药,均能息风止痉,应用于惊风、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均能解毒散结,用于疮痈肿毒或痰气互结之瘰疬、痰核以及蛇虫咬伤等。

  

不同点:僵蚕尚有祛风化痰散结之功,可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痛及皮肤痒疹等。

  

全蝎、蜈蚣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但全蝎性平,息风止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效佳。

麝香、冰片

相同点:均辛香走窜,均善开窍醒神,治闭证神昏,常相须为用治闭证。

  

不同点:麝香性温,开窍通闭力强,为开窍醒神要药,闭证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麝香入血分善于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既治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又治跌打瘀肿、疮疡、风湿顽痹,还能催产下胎,治胎死腹中、胞衣不下;

  

冰片性微寒,为凉开之品,开窍力较麝香为逊,主治热闭神昏,兼治寒闭。还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外用治疮疡,初期者能消散清热,已溃者能防腐生肌,还可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耳道流脓等证。

人参与党参

相同点:均能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均可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微及气虚血虚者。

不同点:人参能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人参还能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证等。

党参补脾肺之气及生津、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故古今方中以人参治疗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党参代之。但党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亦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

人参与黄芪

相同点:均为补气要药,同用可增强补气之效。

不同点:人参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并能补心、肺、脾气,以及能安神增智,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

黄芪以补脾肺之气为主,并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肿,可用于相应气虚的多种病证。

黄芪与白术

相同点:均能补气、利水、止汗。

同中之异:黄芪补脾肺之气,白术主要补脾气;黄芪长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诸证,白术长于治疗脾虚失运、水湿痰饮内停诸证;黄芪补气利水,白术补气燥湿。

不同点:黄芪能托毒、生血、通络。

白术能补气安胎。

白术与苍术

相同点: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可治脾失健运、湿浊中阻证。

  

不同点: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可用于气虚自汗、气虚胎动不安。

苍术以苦温燥湿为要,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尚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用治风湿证、风湿痹证及夜盲证。

杜仲与续断

相同点:均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肾虚腰痛脚弱、筋骨无力、胎动不安。

不同点:杜仲以补肝肾为重,且可安胎降压,故治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胎动不安、高血压等;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不及杜仲。但能行血通脉、续筋骨为重,为补而不滞之品,又是治跌扑损伤,骨折肿痛,崩漏等常用药。

当归与熟地黄

相同点:均为补血常用要药,用治血虚诸证。

不同点:当归补血行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可用于血虚血寒诸证,以及风湿痹痛、痈疽疮疡、且能润肠通便,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诸证。

熟地黄为滋补肝肾阴血不足的常用要药。可治疗肝肾精血亏损诸证。

生地黄与熟地黄

相同点:生地黄与熟地黄均能养阴滋阴,可用于治疗阴虚证。

不同点:生地黄性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长于治疗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发热诸证,其滋阴力不及熟地黄。

熟地黄甘温,功专补血滋阴而益精髓。长于治血虚证及肝肾亏损诸证。

白芍与赤芍

相同点:白芍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入肝经,均能止痛。

不同点:在功能上,白芍则长于敛阴、养血、平肝;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散瘀和清泻肝火。在应用上,白芍则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如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虚汗不止,肝阳偏亢的眩晕耳鸣,烦躁易怒等;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如热入营血的斑疹吐衄,血热瘀滞的经闭癥瘕、痈肿疮毒,肝火上炎的目赤翳障等;两者虽皆能止痛,但白芍主治血虚或阴虚肝旺所致之痛,赤芍主治血热瘀滞所致之痛。

麦冬与天冬

相同点:两者药性均为清热生津滋阴之品,同具养肺阴、润肠通便之功,同治肺燥痰粘、劳嗽咯血、内热消渴及阴损肠燥便秘,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但天冬寒润之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

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

两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龟甲与鳖甲

相同点:均能滋补肝肾之阴、平肝潜阳。皆能用治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两者相须配伍,效用倍增。

  

不同点:龟甲又能补肾健骨、养血补心,凡阴血亏虚所致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诸症为良品。

  

鳖甲长于于退虚热、软坚散结,常用于癥瘕积聚、肝脾肿大、闭经等证。

五味子与乌梅

相同点:均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作用。用于久咳、久泻不止、津伤口渴及消渴。

不同点:五味子又能滋肾、固精、敛汗、益气及宁心安神,主治肺肾两虚之喘咳;遗精、滑精;自汗、盗汗。

乌梅又具安蛔止痛、止血及消疮毒之功。主治蛔厥腹痛、崩漏下血,外用能消疮毒,治胬肉外突等。

肉豆蔻与白豆蔻

相同点:均能温中形气,可用治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不同点:肉豆蔻长于涩肠止泻,又能温中暖脾,适用于脾肾虚寒或脾胃虚寒久泻不止之证。

白豆蔻主治湿滞中焦,胃寒气滞之呕吐,长于芳香化湿。

莲子与芡实

相同点:均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补中兼涩,主治肾虚遗精、遗尿;脾虚食少、泄泻;脾肾虚带下。

不同点:莲子又能养心,用治虚烦、心悸、失眠。

芡实在益脾肾固涩之中,又能除湿止带,为虚实带下证常用药。

南沙参与北沙参

相同点:均有清肺养阴、益胃生津的作用,均可用于肺热阴虚引起的燥咳或劳嗽咯血及热病伤津、舌干口渴,食欲不振。

不同点: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

药博商城

药博商城,为您每日推荐全新的中药材价格、行情、新闻及健康养生资讯!

药博商学院

赞赏

长按







































天津治疗白癜风医院
有治好白癜风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tp/2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