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长得不错,明年可望大丰收!”4月26日,阳光灿烂,宁送林来到位于安化县大福镇东阳村的中药材基地,察看黄精生长情况。宁送林是安化县林天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近年来,他通过种植中药材,从“贫困户”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材大王”,引领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由于家贫,宁送林初中毕业后就南下打工,搞过搬运,做过泥水匠,当过电子厂员工……虽然赚了点小钱,但一直没有过上好日子。年,他尝试做起了再生资源和饰品生意,慢慢积攒了一些钱财,日子开始红火起来。年,宁送林回老家探亲,看到村里山地大多闲置,就考虑怎么利用起来增加收入。带着这个疑问,他多方考察“取经”,最后得出一个答案:种药材。年,他依靠积攒的经验和资金,利用当地闲置的荒田荒地,个人投资30万元,承包土地多亩,种植起浙贝、玉竹、黄精等中药材。可事业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缺少种植经验,药材种苗得病率高,导致大面积减产,这让宁送林有些泄气。不巧这时,他父亲患上大病,宁送林所有的积蓄也都拿来给父亲治病,还欠下不少外债,他的生活一下子跌到谷底。年,他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年,中药材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浙贝母价格一路看涨。宁送林发现其中有商机,便去浙江、安徽几个药材大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他判断浙贝母价格还有上涨空间。于是,他回来发动周边几个村的村民种植浙贝母,种植面积达亩。一年辛勤劳动、精心管理,贝母获得大丰收,每亩产量余公斤。很多客商前来购买育种,每斤卖到26元,而种子售价更高达每斤35元,每亩产值纯利高达3万元。尝到甜头的宁送林再接再厉,年,他扩大种植面积至亩,收入再创新高。年8月,他成立湖南天林药材有限公司,公司年产干货吨,产值达万元。年,宁送林终于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药材大王”。接踵而至的成功坚定了宁送林的信心,他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让更多的农户加入中药材种植队伍中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年6月,宁送林与几位种植户联手成立安化县林天药材专业合作社。在宁送林的倡导下,合作社积极履行产业带动责任,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产前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合同价回收”的方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在宁送林的“传、帮、带”下,不少贫困户逐渐走出了贫困。贫困户宁曙光一家5口,妻子患病不能劳动,二子一女在上学,家里经济入不敷出。自从他在合作社里从事药材加工后,每年工资收入3万元以上。在宁送林的帮助下,他还种了4亩玉竹,日子日渐好转。据统计,年至今,合作社先后与柳严村、木孔村村民共户人签订帮扶协议。对于未来的发展,宁送林也打好了算盘——将周边村打造成“贝母园”,成为全县贝母种植的示范基地。“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形成一定规模,才有更大更好的发展前景。”宁送林说。(安宣)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