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而焦虑#
"咳、咳、咳咳……"每次坐诊,医院走廊那些待诊的人咳嗽不停,他们很多人都问我说自己药也吃了,什么止咳的、化痰的等等,雾化也做了,甚至也输液了,可是就是不见好,或者是好转后不久就复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说一下。
之所以会出现久治不愈的现象,主要还是没有弄清楚痰的“真面目”。中医学所说的痰,说白了就是身体水液代谢异常形成的,人体摄入水分后,需通过阳气使其“气化”,运输、分布到五脏六腑。若水液代谢异常,那么痰湿就易显现。
其中常见的痰又分为黄痰、白痰、燥痰。不同的痰症状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盲目治疗,只会越治越重,南辕北辙。
我的这位老患者,就是典型的黄痰在“作怪”。70多岁的他有20多年的老慢支,常年咳嗽有痰,在几年前他最初找到我的时候,咳得很厉害,每说一句话,我觉得都要咳嗽气喘将近2分钟才能继续交谈,看着他一口一口黄痰吐出,难受的不能行,我都想立马将他治好。但是我知道不能过早下定论,一定要仔细辨证。
我看了他的舌苔,是比较厚且黄腻的,舌质比较红,再加上他的黄痰,这是明显肺热的一个表现,于是我就给他开了一方:百部、麦冬、黄芩、桔梗、陈皮、浙贝母等。看到他都70多岁了从老家辛苦来看病,我是真的心疼这位老大哥,就尽可能开便宜且药效高的方子。
当他拿到药方后,迟疑了一会,自己也吃了很多西药都没有,问我说这药有效吗?我告诉他,之前吃的药都不对症,虽然能暂时把咳嗽、咳痰抑制住,但是除不了根,很容易复发。而我开的药,可能起效不是很快,就好比一个只是铲除地面上的杂草,一个则是慢慢浸入到土壤,将草根挖出,断了它的来源。
听到这才颤颤巍巍去拿药,我给他留了电话,让他吃完一个月的药后即使给我反馈情况,老人家可能健忘,后来我让学生回访,他很是激动,说自己现在咳嗽咳痰减轻了很多,走路也不那么喘了,如果不是离得远非得当面谢谢我。还说,如果以后再生病,还要来找我,我笑着对他说:那我希望你以后永远都不要找我了。
其实这个药方的配伍很常见,我主要是参考了中成药——润肺止咳胶囊。它对于一时热邪侵体造成的咳黄痰功效很好,但是对于常年老慢支来说,不够“强悍”,还需要加一些“猛”药。
百部性微温,归肺经,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对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咳痰有一定的调理效果。麦冬有润燥的作用,性微寒,“寒”能清热,能够改善肺部的热环境,从而能断痰源。黄芩性寒且燥,可清热燥湿,排痰瘀。
而桔梗、陈皮、浙贝母等就是“猛”药,它们用在一起不仅可以达到化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还能体理气机,健脾理气,补肾益肺,固本升阳,从根源出发进行止咳化痰。
除了黄痰,常见的还有白痰和燥痰。白痰,在中医里多是感染风寒,寒邪侵袭肺腑所致,多伴有肺寒,这个时候就要用温药,温肺化饮。燥痰,通常表现为干咳有痰,是由于肺热比较重,耗干了津液,导致水分不足,痰液变得很黏稠,贴在气管壁上不易排出,这个时候就需要润肺燥痰。
在中医里,祛痰并不难,主要看你怎么治,作为一名有40余年经验的老中医,凡是找我看病的人,都有着对我的信任,我不会辜负这份信任,因此绝不会让他们失望而归。
我是中医人何延忠,40余年传承中医之道,只开对药,不开贵药,不让老百姓多花冤枉钱,希望所学中医知识可以帮助到更多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