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必记一味药玄参

北京中科曝光 http://m.39.net/pf/a_5131646.html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有病不求人……

联系.投稿和合作

来源

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块根。

产地

主产于浙江省是浙八味中其中一味。

浙八味有哪些?

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菊、杭白芍、杭麦冬等。

(这是中药一第二章-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的考点哦)

记忆口诀:二杭二白二玄加金贝

炮制

发汗: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需要发汗的药材: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记忆口诀零(茯苓)度(杜仲)不(厚朴)断(续断)玄(玄参)

性味归经

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泄,甘滋咸软,入肺、胃、肾经,为清凉滋润解散之品,既能清热凉血、养阴护营,又能滋阴降火,润燥滑肠,还善清解火毒、消散肿结。

功效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主治病症

1.温病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心烦不眠,阴虚火旺,骨蒸潮热。

3.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阳毒脱疽。

4.阴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寒滑腻滞,故脾胃虚寒、胸闷食少便溏者忌服。

传说

古时候,双峰乡三角元村有一个人名叫羊勇,有一年,他家养了五头母猪,羊勇把全部山地都种上了蕃薯,由于本地蕃薯产量低又不耐旱,猪饲料还是远远不够。第二年,羊勇听人说西北的蕃薯产量高又耐旱,于是,他就下决心到西北去引进蕃薯新品种。

第一次羊勇到西北高原去引进,走呀走呀,羊勇不知涉过了多少条水,也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整整走了九九八十一日。当他来到了西北高原时,突然一阵狂风携带着泥土猛扑过来,打得他满身都是沙灰,甚至连眼睛都掺进了泥沙。当他把泥灰从眼眶里擦出来时,双眼已变成像兔子一样红的眼睛了。风停后,他走进一个村寨一问,西北根本没有蕃薯这种粮食作物。于是,羊勇只好空手而归。

第二次羊勇到黄土高原去引进,走呀走呀,羊勇整整走了九九八十一天,不知翻过多少座高山,也不知涉过多少条大河。当他来到黄土高原时,突然下起一场瓢泼大雨,风、土、雨混在一起,鞭打着羊勇的头上、脸上和身上。好像一切东西都裹在里面,分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暴雨过后,羊勇成了一只落汤鸡,浑身哆嗦着。羊勇撑着身子走进一个村寨一问,黄土高原也根本没有蕃薯这种粮食作物。于是,羊勇只好悻悻而归。

两次引进都扑了个空,但羊勇没有心灰意冷。第三次,羊勇到内蒙古高原去引进,走呀走呀,羊勇不知翻过多少个山岭,也不知涉过多少条大河,整整走了九九八十一日,还多了一个三七二十一天。当他来到内蒙古高原时,胡天八月已飞雪了。凛冽的西风摇撼着山野,像要把整个蒙古高原翻了个天儿似的,鹅毛般的雪片犹如大风卷起了棉花山,在山间翻滚着,劈头盖脑砸在羊勇的头上、脸上、和身上。这里的树木变成了银枝玉叶,山峦、道路、河流、草丛,一切的一切都陷入了一片白茫茫之中。就是在这个冰天雪地的高原上,羊勇顶住风刀霜剑的侵袭,终于找到他要引进的蕃薯良种。

羊勇从蒙古高原回来后,他就把引进的蕃薯新品种种上了山坡。本地蕃薯的藤是躺在地上延伸的,而从蒙古高原上引进的蕃薯却没有藤条,而生长的却是直竖的桔杆。待到收获季节,羊勇挖出的茎块根本不是蕃薯,而是要比蕃薯还要小得多的茎块,而这些茎块与小蕃薯的茎块十分相似,但味道却截然不同。羊勇看了后,不禁仰天长啸道:“我受了这么多苦,引进来的是蕃薯种,而它却长出这种东西来,真叫人怨心啊!”,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极像蕃薯的茎块也是一味清凉解热的良药。于是,人们就把羊勇当时说的“怨心”两个字来命名这种药材了。因“怨心”与“玄参”谐音,且这种药材晒干后茎块的肉呈黑色,形状又像人参,于是,人们就用“玄参”两字来替代它的药名了。

小编科普

为什么中药不能打粉吃?

不少人为了治病、保健、美容等需要,请中医诊脉后开方,但因工作忙、时间紧、煎煮服用不便,就让药店将中药粉碎后直接冲水喝,或装入胶囊里,以便于随身携带。

这种想法虽然看起来很好,能够将药品全部利用起来,而且操作和服用方便,但我们提醒您,中医传统的煎煮方法除了对药材有消毒功效外,还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如果将这类应该煎服的中药拿去打粉或将中药粉装入胶囊服用,可能非但起不到保健、治疗作用,还可能对健康有害!

中药的服法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这些剂型都是按病人的病情来决定的,不是你随心所欲的。风湿跌打类用酒剂,感冒类湯剂和丸剂、散剂,滋補类可用膏剂、酒剂效果较好,总之是因人因病的不同方剂才能达良好的疗效。

中医药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历代人民通过不断的丰富的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汤药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式之一,各类中医经典记载的中医药的方剂都是以熬制的方式制成汤药为基础的,里面的各种药物的配伍的比例和数量也都是以熬制汤药为基础摸索出来的。

需煎煮中药不能随意打粉

中药成分复杂,煎煮过程化学反应较多,医师开具的处方对煎煮都有特殊的要求:如先煎(质地坚硬的中药为了易于有效成分溶出;有毒中药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泡服。

只有按照这些特殊要求去操作,才能保证该方药的疗效。而将需要煎煮的中药全部打粉装入空心胶囊与按照中医传统的煎煮方法在本质上有质的区别,无论化学成分还是疗效均有不同,进入胃肠道的生物利用度也不同,发生毒副反应的几率前者较大。

比如说,有一些动物组织和动物类药材,本身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煎煮过程也是一个消毒过程,可以消灭病原微生物,保证用药安全。

另外,中药煎煮还是一个减毒增效的过程,也是药物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达到有效浓度,更好地发挥药效。

中药在长达几十分钟的高温熬制过程中,各类药材里面的非常复杂的化学成分是会产生化学反应的,最终熬好的汤药里面的成分和原来的成分不会完全一致,有可能真正能够起到治疗作用的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非完全是各类草药里面的原有的化学成分,而是熬制过程中反应生成的新的成分。所以打成草药服用的话,可能就改变了药物的有效成分,并不一定产生理想的疗效。

一些有毒有害的中草药成分通过熬制,也许里面的有毒有害的成分通过反应就能够得到削弱,甚至变成无毒,而不经熬制过程的话,这些毒物不可能改变性质。尤其是一些复方,方剂中不同药物煎煮时间不一样,有些需要先下,有些需要后下,有些需要冲服。

药物的服用方法,是由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所决定,有些药物需要长时间煎煮才能除去其毒性,如附子,半夏,乌头等,这些药物是不能作为散剂直接服用的。

例如《伤寒论》中提到三黄汤(大黄,黄连,黄芩),要求开水浸泡后服用,取其轻清性,防止直下肠胃,损伤脾胃阳气这类方剂是不可以直接打粉冲服的。

如果将适宜煎煮的中药拿去打粉直接服用,可能是药效增强,但同时导致毒性也随之增大,极易达到中毒剂量致严重后果。

如沉香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功效,煎服,1.5~4.5g,而入丸散剂每次只需0.5~1g;如三七具有化淤止血、活血定痛功效,煎服,3~10g,而研末吞服只需1~1.5g即可;

如全蝎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煎服,3~6g,而研末吞服,每次只需0.6~1g,如果将这类应该煎服的中药拿去打粉或将中药粉装入胶囊服用,其剂量过大,将会产生毒副反应。

因此,需要煎服的中药必须按照要求严格煎服,而不能随意打粉。

中草药里面有很多像矿石类及动物骨骼等,里面的很多成分只有少量的部分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许古代的中医先人总结出来的汤药里面只需要这些溶出的部分,而不能溶解的部分对于疾病的治疗并无有效的作用。将这些东西全部磨成粉吃进体内不仅没有用处,可能反而带来危害。

而且中药里面有很多有毒性的药品,西医认为是对人体有毒有害的,中医用来治疗却是有效的,也许只是利用在煎药的时候析出的极少的一点,但是如果磨成粉全部服下去,可能人体难以承受。

如果全部打成粉末吃进去,进入人体的各种药物成分可能都超出了汤药的剂量,是药三分毒呀,超过了剂量就有害。

所以最好还是以煎药的方式来服用中药更为稳妥安全,也许那些煎煮以后的残渣本来就应该扔掉。

没时间煎煮可制成膏方

如果确实觉得工作忙,没有时间去煎煮中药,以下建议可以参考:

1、医院制剂。医院加工制造的中药制剂,便于携带服用、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患者可以考虑选用。

2、膏方。可以根据医生辨证论治,开一些个体化用药的膏方,调理身体、治未病也十分方便。

3、代煎中药。医院基本都有中药代煎服务。

中药能煎尽量别打粉吃,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动物组织或者动物药材不适合打粉。尤其某些本身易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如桑螵蛸,是动物卵鞘,含有病原微生物,最好经煎煮高温消毒后服用。

2、有毒性的药材不适合打粉,这类药打粉后因混合不匀,导致无法准确控制每次服用的量。打粉后可能致药效增强,毒性也随之增大。例如,全蝎具有通络止痛的功效,煎服需3~6克,而研粉吞服每次只需0.6~1克。

3、含挥发油的药材打粉要注意粉碎机温度,如枳壳、豆蔻、薄荷等,粉碎机在高速旋转过程中温度较高,可能导致有效成分挥发油的蒸发,应采取短时间多次粉碎的方式,尽量降低粉碎机操作温度,减少挥发油的蒸发。

4、黏性重含糖量高的药材打粉要注意干燥,如熟地黄、枸杞子等,易吸潮软化发黏,应低温干燥充分。不然易粘附在打粉机内壁,影响药粉的细度。

5、打粉中药需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储存不要超过两年。也可密封好后放入冰箱冷藏,但不宜时间过长,以免药粉吸潮变质,影响药效。

喜欢中医药的您,服药时,尽量遵循煎煮或至少开水泡吧信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分享——传播中医正能量!

应用中医,推广中医

传播中医,发扬中医

光大中医,辉煌中医

执念中医,天下无疾

医术论坛医学资讯每日分享临床知识、中医资讯、临床视频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jj/8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