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最好手足癣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410/8833423.html
回顾
先来看看你的上期学习情况
问题:固体分散体按药物的分散状态可分为()
选项:低共熔混合物固体溶液玻璃溶液玻璃混悬液共沉淀物
正确答案:全选
投票
本期小测试
孙丽华资深双证执业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章节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应试锦囊
重点考查内容依次是性状鉴别、用药部位、来源,重点为科名、用药部位、重点药材的名词术语,特殊的采收加工方法等。
考点1:根类中药的性状鉴别特征
根类中药的特点:
无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根的形状:
圆柱形,如牛膝、白芍、赤芍、甘草、黄芪等。
圆锥形,如白芷、桔梗、南沙参等。
纺锤形,如何首乌、地榆、地黄等。
块根,如百部、郁金、天冬、麦冬等。
双子叶与单子叶根横断面结构比较:
双子叶植物的根:外有栓皮,横断面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环内木质部所占比例大,自中心向外有放射性结构(射线)、无髓
单子叶植物的根:外常无栓皮、横断面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所占比例大,无射线、有髓
考点2:根茎类中药的性状鉴别特征
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为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根茎表面有节和节间,单子叶植物更为明显。
鳞茎,如百合、川贝母、浙贝母等;
块茎,如天麻、天南星、半夏、白及等。
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横切面有放射状结构,中央有髓。
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无木栓层,不呈放射状结构,无髓部。
考点3:植物科别来源及用药部位归类
廖科:大黄、虎杖、何首乌(块根)
毛茛科:川乌(母根)、草乌(块根)、附子(子根);白芍、赤芍、黄连(根茎)、威灵仙、升麻(根茎)
豆科:苦参、山豆根、葛根、粉葛、甘草、黄芪
伞形科:白芷、当归、羌活、川芎、防风、柴胡、前胡、藁本、北沙参
百合科:川贝母、浙贝母、天冬、麦冬、知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山麦冬
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
菊科:木香、白术、苍术、紫菀
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
龙胆科:龙胆、秦艽
天南星科:天南星(块茎)、半夏(块茎)、石菖蒲
兰科:天麻(块茎)、白及(块茎)
五加科:人参、西洋参、三七
姜科:莪术、姜黄、郁金
考点4:根及根茎类常见名词术语汇总
术语
药材
术语
药材
星点
大黄
芦头、艼
芦碗
人参、西洋参
云锦
花纹
何首乌
疙瘩丁
白芷
罗盘纹
商陆
朱砂点
羌活
砂眼
珍珠盘
银柴胡
蚯蚓头
菊花心
防风
鸡爪
黄连
味连
狮子头
党参、三七
过桥
较长
雅连
起霜
朱砂点
茅苍术
单钩
如蝎尾
云连
菊花心
甘草、板蓝根
黄芪、桔梗等
车轮纹
防己
鹦嘴状
天麻
怀中
抱月
松贝
考点5:根及根茎类性状鉴别
来源: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切面浅棕色,较平滑,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边缘不整齐,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来源:廖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不规则的厚片或块,切面黄棕色或棕褐色,较平坦,有明显散在或排列成环的“星点”(异形维管束),有空隙。
来源: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为“西大怀药”之一。
性状鉴别:切面平坦,淡棕色或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来源: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来源: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切片呈类圆形的薄片,形成层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反射状排列。
来源:毛茛科植物芍药及川赤芍的干燥根(加工过程中不煮)。
性状鉴别:类圆形切片。外表皮棕褐色。切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性纹理明显,有的具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来源: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药材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长5~15cm,直径1~5cm。饮片为类圆形厚片,切面灰黄色,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棉地榆”。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类圆形片或斜切片。外表皮灰褐色至深棕色。切面较平坦,粉红色、淡黄色或黄棕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味,味微苦涩。
来源:为豆科植物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皮薄,常破裂反卷或脱落。具有放射性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环纹。
性状鉴别: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略呈结节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
来源: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习称“关防风”。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已抽花茎的植株其根老、质硬,称为“公防风”,质次不能药用。
性状鉴别: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的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断面不平坦,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称“菊花心”。散生黄棕色油点。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下端生着多数细长的根,根呈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味甚苦。
来源: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冬季挖去2~3年生的根茎。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松贝:类圆形或近球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怀中抱月);
青贝:类扁球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炉贝:长圆锥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钝圆。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置沸水中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状鉴别: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支,长15~45cm,直径0.4~1.2cm。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气特异,味微甘。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
性状鉴别:呈长倒卵形而稍弯曲,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下期不见不散~
扫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