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痤疮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马某,女,38岁。10日前,少腹急痛,小便热痛涩少,经检查化验排除尿结石诸病,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抗生素输液治疗1周(具体用何药不详),症状未有改善,寻求中医治疗。此人除上述症状外,患者特别告诉我:少腹胀急,小便热痛,观舌质红苔白,按脉弦滑实,大便不干,月经稀少,白带不多,心烦急躁。辨证肝经湿热,属中医学热淋证范围。
柴胡12g、枳壳15g、白芍60g、生甘草15g、红藤30g、白头翁50g、黄柏15g、苍术10g、生薏苡仁50g、怀牛膝30g、乌药15g、当归10g、浙贝母15g、苦参10g。5剂,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告之,服了3剂药各种症状已消失,仅留少腹隐痛,5剂药吃完现在也不痛了。很是高兴,说真想不到中医治疗这么快,又省钱,我一笑了之。(古道瘦马医案)
此案秉承我一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专方:四妙散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外,不同之处为两点,一是少腹急痛用红藤和白芍;二是用大量的白头翁。此案有一点提示,小便热痛,实出一个“热”字。《伤寒论》中指出: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大家不要认为此方仅为治痢疾,小便热利一样治,病机相同,关键是抓住一个“热”字。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体会到,白头翁治小便发热是个专药,只要是小便发热,大量使用,收效颇速。同道不妨临床一验自知,其他用方施药无啥新意,故免解。金某,女,57岁。近期排尿不畅,伴有尿频、尿灼热痛、肛门下坠感。西医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觉此病羞于启齿,十分苦恼,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四处寻医治疗,但疗效不佳,特慕名前来就诊。询问患者先前所吃之药,得知尽是些清泻胃火、清利肝胆湿热的苦寒之药,疗效甚微,且患者的脾胃已经受损,欲呕,胃痛,拉肚子。此人中等身材,肤色偏白,少腹里急,伴下坠感,小便频数灼痛,口苦,睡眠差,心烦急躁,饮食不佳,大便溏,寸脉浮滑尺弱,舌淡红苔白。辨证为热淋下焦,治宜健脾益肾,清心利水。
二仙汤合导赤散与滋肾丸加减淫羊藿30g、仙茅10g、巴戟天12g、黄柏10g、知母10g、当归12g、生地黄15g、川木通10g、淡竹叶15g、生甘草30g、干姜30g、枳实15g、白头翁30g、川牛膝15g、煅牡蛎30g、生龙骨30g。3剂,水煎服,每日2~3次。
二诊:患者反馈上述症状明显有所改善,小便已经不数,灼热感减轻,唯服药期间皮肤略感瘙痒。效不更方,嘱其继续服用。在原方中加入黄连15g、薤白30g、地肤子25g。4剂。水煎服,每日2~3次。(古道瘦马医案)王朝按本方从整体入手,考虑患者已过“七七”之年,天癸竭,肾精亏虚,且尺脉弱,遂以二仙汤为全方之基础,调节性激素平衡,调补肾之阴阳。且肾司二便,司者主也,二便之开闭,皆由肾气调节控制。后予导赤散清心利水养阴,治疗心经火热证。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移热于小肠,影响小肠的泌别清浊,造成小便频数灼痛等下焦证候。方中生地黄清心凉血,养阴生津。木通入心、小肠经,能够清热利水,引心经之热从小便排出。淡竹叶性味甘寒,可清心除烦,利水。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全方利水不伤阴,养阴不敛邪,泻火不伐胃。而观先前之医,不究病之根源,一味清泻胃火、清利肝胆湿热,误投诸多苦寒泻火之药,伤及脾胃。故方中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甘草干姜汤在《伤寒》《金匮》中均有出现,在这里主要是温中益气,健脾止泻。枳实宽中下气,消积化滞。王幸福老师临床治疗尿道灼热时,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白头翁来清热凉血解毒,每每收效,此药实为治疗此病之专药。川牛膝攻补兼备,既引药下行、利湿通淋,又补益肝肾,是治疗淋证的要药。龙骨、牡蛎一方面重镇安神,解决患者睡眠问题;另一方面二者含有钙质,可以收缩大便,老师用此钙以实大便,来治疗泄泻。一诊加入黄连既可清心火,又燥湿止泻。《药性赋》中云:“宣黄连治冷热之痢,且又厚肠胃而止泻”。患者皮肤瘙痒,加入地肤子清热祛风止痒。薤白可治疗里急后重,最早出现在《伤寒论》条,四逆散方后加减中,“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里急后重的下坠感是由气滞所引起的,薤白理气通阳散结,气调则后重自除。现代药理实验亦证明,薤白对后重确有良效,用此亦不违古悖今。推荐阅读:尿道灼热之克星——白头翁,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