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邪解毒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三则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41127/4525518.html

当前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已列入国家防控疫情战略,现分享曹洪欣教授通过远程会诊与网络义诊形式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典型案例3则,以期对新冠肺炎诊治有所裨益。

01

患者,女,38岁,武汉人,年1月27日初诊。主诉:发热、恶寒、肌肉酸痛10天。入院查血氧饱和度93%,经吸氧及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40mg加入0.9%氯化钠ml静脉滴注,每日2次)、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50ml(10g),每日1次]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肺部CT结果显示:肺部磨玻璃样改变。1月24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近10天来发热,体温38℃,近两日凌晨1:00左右热甚,体温39.5℃,伴寒战、恶寒、气喘、咳嗽,症状逐日加重,乏力尤甚,难以下床活动,动则头晕目眩,舌淡稍暗、苔白微腻。西医诊断:新冠肺炎;中医诊断:寒疫(证属寒袭肺卫,病入少阳);治以和解少阳,散寒解毒,宣肺益气;方用小柴胡合桂枝汤加味,处方:北柴胡20g,黄芩15g,法半夏9g,党参15g,茯苓15g,桂枝10g,白芍20g,川芎15g,浙贝母10g,金银花30g,连翘30g,蝉蜕15g,甘草10g,生姜5g。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西药治疗不变。

年2月2日二诊:发热未作,寒战、恶寒不显,体温36.5~36.8℃。咳嗽、气喘、眩晕减轻,乏力减轻,已能下床活动,但活动后头晕,舌淡嫩稍暗、苔黄腻。1月29日、1月31日两次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均为阴性。2月1日肺部CT示:双下肺炎性改变。2月1日给予甲泼尼龙片每次20mg,口服,每日1次,停用其他西药。中医处方:北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9g,半枝莲20g,瓜蒌12g,桔梗10g,浙贝母10g,北沙参20g,川芎15g,茯苓15g,麸炒白术15g,苦杏仁10g,党参15g,甘草10g,生姜5g。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出院居家观察,继予中药治疗。

年2月8日三诊:气喘、头晕目眩、乏力均好转,偶咳嗽,舌淡红稍紫、苔黄。复查肺部CT示:双肺感染病灶好转。嘱逐渐减量、停服甲泼尼龙片,给予升陷汤加味,处方:黄芪30g,麦冬15g,桔梗10g,知母10g,升麻10g,北柴胡15g,苦杏仁10g,浙贝母10g,紫菀15g,款冬花15g,蒲公英20g,鱼腥草30g,北沙参15g,甘草10g。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年2月15日电话随访,诸症消失,体力及精神转佳,偶有胃脘不适。嘱继续服用中药调理,巩固疗效。

按语

本病以非时之气为诱发因素,以正气不足为内因,以时行疫毒为外因,其病机特点是时行疫毒侵袭肺卫,肺气怫郁,表里闭阻,邪毒内郁。本案患者临床特征较典型,以反复高热且夜间明显、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炎症性改变。治以透邪解毒法,方选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味治疗。方中重用味苦微寒之柴胡,且柴胡、黄芩合用能透半里之邪,清半里之热,具有升发阳气、透表泄热、开解气机的功用;考虑“疫毒”的特性,重用金银花、连翘,佐以蝉蜕,凉而能透,清宣发散以透邪解毒;然寒战与恶寒较重,舌淡稍暗苔白微腻,为“寒疫”致病之象,以桂枝汤解表散寒,温通经脉;浙贝母化痰止咳;川芎活血行气疗头风;党参、茯苓益气健脾扶正,并有健脾渗湿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毒邪外达,寒祛热清,宣肺化痰,顾护正气之效,而起到追逐荡伐疫疠毒邪之功。二诊时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两次检测均为阴性,热退身凉,恶寒不显,咳嗽、气喘、头晕目眩减轻,然舌苔由白变黄,乃疫邪化热之象,方用小柴胡汤加半枝莲透邪解毒,加北沙参、桔梗、瓜蒌、苦杏仁、浙贝母养阴清肺化痰,党参、茯苓、炒白术健脾益肺,固护正气。三诊时患者CT显示肺部炎症好转,诸症明显减轻,偶有咳嗽。方用升陷汤调理善后,升陷汤益气养阴、固护肺气,方中紫菀、款冬花、苦杏仁、浙贝母润肺下气,化痰止咳;蒲公英、鱼腥草解毒清肺化痰,消散炎症。诸药合用,扶正驱邪,宣肺化痰,有利于病后调理康复。

02

患者,男,45岁,湖北省鄂州市人,发病前曾旅居武汉市,年1月30日初诊。主诉:恶寒、发热10日。10日前出现发热,体温38℃以上,口服布洛芬片,每次mg,每日2次,服药后热势减退,但继则复热。1月23日肺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及左肺下叶见絮状及磨玻璃状高密度影,边界不清。1月25日收住院治疗,给予甲泼尼松龙琥珀酸钠40mg加入0.9%氯化钠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每次2.5g(50ml),每日3次。1月28日肺部CT示:双肺感染性病变,间质性病变居多。1月29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刻诊:体温38.0~39.5℃,全身乏力、难以活动,动则咽痒、咳嗽、痰多色黄或暗黄,语声低微,气促,呼吸困难。舌淡紫胖苔黄微腻。西医诊断:新冠肺炎;中医诊断:寒疫(证属毒郁伏肺卫),治以透邪解毒法,予小柴胡汤合大青龙汤加减,处方:北柴胡20g,黄芩15g,法半夏9g,党参15g,炙麻黄6g,苦杏仁10g,款冬花15g,生石膏30g(先煎),白果10g,桑白皮15g,紫苏子15g,蒲公英30g,半枝莲20g,甘草10g,生姜5g。6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年2月5日二诊:服初诊方3剂热退,后未再发热,停用甲基泼尼松龙琥珀酸钠。咳嗽减轻,仍乏力,站立活动则咽痒咳嗽、痰白,胸闷、气短、少气懒言,平卧则无明显症状,舌淡胖苔黄腻剥。予升陷汤加味,处方:黄芪30g,麦冬15g,桔梗10g,升麻10g,北柴胡15g,知母10g,浙贝母10g,苦杏仁10g,紫菀15g,前胡15g,蒲公英30g,紫苏子10g,茯苓15g,甘草10g,生姜5g。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年2月10日三诊:咽痒咳嗽、胸闷气短明显减轻,2月8日停用人免疫球蛋白,舌淡胖、苔白黄腻。予麦门冬汤加减,处方:北沙参15g,麦冬15g,法半夏9g,瓜蒌15g,紫菀15g,款冬花15g,前胡15g,半枝莲20g,浙贝母10g,蝉蜕15g,鱼腥草20g,茯苓15g,黄芪20g,甘草10g,生姜5g。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2月11日、13日患者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观察2日后出院,继续服中药调理,巩固疗效。

按语

本例患者为反复高热,服退热药未见好转,伴乏力,语声低微,动则咽痒咳嗽,呼吸困难,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明显。初诊给予小柴胡汤合大青龙汤以散寒透邪、解毒清热、宣肺益气、化痰定喘。全方配伍寒热同用、透邪解毒与清热化痰并举、解表与益气并施,突出退热,重在解毒,活在化痰平喘。二诊时热退未复发,咳嗽、喘促减轻,仍乏力,活动则咽痒咳嗽,胸闷气短,懒言,舌淡胖苔黄腻剥,气阴两虚的症状凸显,方用升陷汤加浙贝母、紫菀、苦杏仁、紫苏子、前胡等滋阴益气,化痰止咳,加蒲公英解毒清热。三诊时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患者咳嗽、胸闷、气短等症明显减轻,方用麦门冬汤加减。方中北沙参、麦冬、黄芪养阴润肺益气;鱼腥草、半枝莲清热解毒;瓜蒌、前胡清热化痰;紫菀、款冬花、浙贝母化痰止咳;蝉蜕利咽止痒;茯苓、甘草补土生金。诸药合用,恰中病机,疗效显著。

03

患者,男,22岁,武汉人,年2月2日初诊。主诉:咳嗽4日。4日前出现咳嗽,痰少色白而黏稠,咽中不适,纳呆,无恶寒发热、乏力症状。舌暗红、苔黄干。1月27日肺部CT示:右肺尖胸膜下多发肺大泡;2月2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显示阳性,肺部CT报告双肺尖肺大泡,双下肺少许纤维灶。期间服用阿比多尔片、连花清瘟颗粒,未见明显好转。西医诊断:新冠肺炎;中医诊断:寒疫(证属毒入少阳,化燥伤肺),治以小柴胡汤合桑杏汤加减,处方:北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9g,北沙参15g,桑叶15g,苦杏仁10g,浙贝母10g,瓜蒌15g,前胡10g,连翘20g,蒲公英20g,甘草10g,生姜5g。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年2月12日复诊:2月6日配齐中药开始服用,服药3天后咳嗽、咯痰、咽喉不适消失,饮食尚可。2月9日肺部CT报告示双肺尖肺大泡,双下肺少许纤维灶;2月12日、16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CT检查无异常。嘱继服上方5剂,巩固疗效。

按语

本例属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患者主要症状为干咳,痰少色白而黏,不欲食,舌暗红苔黄少干。属疫毒化燥伤阴之象,疫毒化燥伤肺,肺失宣降则干咳、少痰或无痰,故以小柴胡汤合桑杏汤加减,小柴胡汤合连翘、蒲公英和解少阳,透邪解毒;桑杏汤清宣温燥,润肺止咳;瓜蒌、前胡降气化痰。诸药合用,药证相应而疗效显著。

本文更多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jj/6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