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892466.html
李霞中医师
每天学一点,健康每一天
冬瓜籽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冬瓜子的基原
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成熟种子。
中药冬瓜子的采集
食用冬瓜时,收集成熟种子,洗净,晒干。
中药冬瓜子的药材
冬瓜子SemenBenincasae种子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扁平,长1-1.5cm,宽0.5-1cm,厚约0.2cm。表面黄白色,略粗糙。种皮稍硬而脆,剥去种皮可见子叶2枚白色,肥厚,胚根短小。气无,味微甜。以颗粒饱满、色白者为佳。
中药冬瓜子的化学成分
冬瓜子含油14%,其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的含量在72%-96%之间。所含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以及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三烯酸(octadecatrienoicacid)等。又含类脂(lipid),内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脑苷脂(cerebroside)。还含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24-乙基胆甾-7,25-二烯醇(24-ethylcholes-ta-7,25-dienol)等。又含三萜类化合物:粘霉烯醇(glutinol),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5,24-葫芦二烯醇(cucurbita-5,24-dienol)。去脂肪后的种子中含蛋白质25%,内有多种氨基酸。另含4个具有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的组分以及硒、铬等无机元素。
中药冬瓜子的功效
清肺化痰,消痈排脓,除湿利水。主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白浊带下,淋病,水肿,脚气。
1.《本经》:"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2.《食疗本草》:"除心胸气满,消痰止烦。"
3.崔禹锡《食经》:"利水道,去淡(痰)水。"
4.《日华子》:"去皮肤风,剥黑肝,润肌肤。"
5.《滇南本草图说》:"治肠痈。"
6.《本草经疏》:"开胃醒脾,治热痢后重。"
7.《本草述》:"主治心经蕴热,小水淋痛。"
8.《长沙药解》:"清肺润肠,排脓决瘀。"
9.《医林纂要?药性》:"润心,明目,毓神。"
10.《山东中药》:"治肾脏炎,尿道炎,小便不利,脚气,水肿。"
11.《山西中药志》:"治消渴,外治热毒痈肿。"
中药冬瓜子的作用(药理作用)
冬瓜子水提取后,经透析得透析内液,为B细胞致丝裂剂,有无性系B细胞激活剂活性及佐剂活性,可使空斑形成细胞数数目显著增高,呈现免疫促进作用。从冬瓜子中分离纯化出4个组分,具有抑制胰蛋白酶活力的作用。
中药冬瓜子的炮制
1.冬瓜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瘪子,洗净,干燥。
2.炒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略带焦斑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救急方》:“炒,为末。”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药冬瓜子的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寒。归肺、脾、大肠经。质润散利。
1.《本经》:“味甘,平。”
2.《品汇精要》:“性平、寒。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3.《长沙药解》:“人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4.《本草用法研究》:“甘、淡。”
5.《陕西中药志》:“入脾,胃,大、小肠四经。”
中药冬瓜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3-9g。外用:适量,研膏涂敷。
中药冬瓜子的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1.《别录》:“久服寒中。”
2.《得配本草》:“中寒者禁用。”
3.《中药志》:“寒饮咳喘、久病滑泄者忌用。”
中药冬瓜子的应用配伍
清肺化痰,消痈排脓本品性寒滑而疏利,能上清肺中热痰,下导大肠壅瘀,具有清肺化痰、消痈排脓之功,故常用于痰热咳嗽、肺痈肠痈等证。凡肺热咳嗽,咯痰黄稠者,可与前胡、贝母、杏仁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如《中药大全》前贝杏瓜汤。凡肺痈咯吐脓血者,可与苇茎、薏苡仁、桃仁配伍,以清热活血排脓,如《千金方》苇茎汤。凡肠痈腹痛者,可与大黄、丹皮、桃仁等并施,以泻热破瘀排脓,如《金匮》大黄牡丹皮汤。
除湿利水本品甘寒渗利,能清湿热,利水浊,故常用于白浊、带下、淋病、水肿、脚气等证。凡湿热下注,症见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带下、白浊者,可与黄柏、革薜、苍术等配伍,以清热利湿化浊;或与金银花、土茯苓同用,以清热解毒,如《实用蒙药学》治白带方。
另外,本品甘润多脂,能润肠通便,故可用治肠燥便秘,临床多与麻仁、杏仁、郁李仁相配。
1.《得宜本草》:“得麦冬治消渴。”
2.《施今墨对药》:“冬瓜子、甜瓜子,二药伍用,沉降的力量增强,利水消胀、利湿排脓、破瘀散结甚良。冬瓜子、冬葵子,二药伍用,利湿排脓、消肿止痛之力增强。冬瓜子、青橘叶,二药参合,相互促进,理气止痛、行气利水、消胀排脓之力增强。”
附方
1.治痰热咳嗽。
①冬瓜子15g,浙贝母、牛蒡子、枇杷叶各9g,黄芩6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②前胡6g,川贝6g,杏仁9g,冬瓜仁9g。水煎服。(《中药大全》前贝杏瓜汤)
2.治产后血上冲心,运闷,腹胁绞痛不可忍,恶血不下,或成块者。冬瓜子(微炒,别研)二两,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另赤色)五十粒,牡丹(去心)二两,芒硝半两,大黄(锉碎,炒令熟)三两。上为粗散。每服三钱匕,水煎,去滓温服,早晨、日晚各一。如口噤,拗开灌之。(《圣济总录》冬瓜子汤)
3.治男子五劳七伤。老冬瓜仁二升。以绢袋盛,投三沸汤中,须臾取起曝干,如此三次;又以苦酒渍之二宿,晒干为末,泛水为丸。每服三钱,白汤送下。(《文堂集验方》冬瓜仁丸)
4.治消渴不止,小便多。干冬瓜子、麦门冬、黄连各二两。水煎饮之。(《摘玄方》)
5.治男子白浊,女子白带。陈冬瓜仁炒为末。每空心米饮服五钱。(《救急易方》)
6.治白带。冬瓜子g,金银花80g,土茯苓80g。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每日2-3次,每次3-5g,水煎服。(《实用蒙药学》)
7.悦泽面容。白瓜仁五两,桃花四两,白杨皮二两。为末。食后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欲白,加瓜仁,欲红,加桃花,三十日面白,五十日手足俱白。一方有橘皮,无杨皮。(《纲目》引《肘后方》)
8.治鼻面酒齄,如麻豆及疼痛,搔之黄水出。冬瓜子仁一两(微炒),柏子仁一两,白茯苓一两,葵子一两(微炒),栀子仁二两,枳实一两(麸炒微黄)。上为细散。每服二钱,食后以粥饮调下。(《圣惠方》冬瓜子散)
药材大全,百草中医QQ/
欢迎扫描 传播中药知识,弘扬中医文化,从小受母亲影响,长大后也从事了中医研究,喜欢各种中草药搭配,就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真的很神奇,带着这种好奇心进入了中医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乐趣,欢迎中医爱好者加我,互相交流学习!
中医讲阴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有阴就有阳;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一物降一物,没有一种物质是单独存在的、没有制约的!维持整个宇宙的平衡运转,各个维次空间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非常严密的制衡系统!所以每种疾病,也必然会有一种降服它的药物或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