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方刘渡舟教授甘露消毒丹治咳喘验

刘渡舟,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邀成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名誉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名誉主编等职。现摘编刘老咳喘验案如下:

验案1咳嗽

郑某,男,17岁。年12月1日初诊。自诉咳嗽月余,刻下咳声连绵,咳吐白色粘痰甚多,胸闷头重,身倦肢懒,伴有颐肿,耳中流出黄色渗出物,射洪,苔白腻,脉浮濡。询其因升学考试,功课繁重,心中急躁,睡眠不佳,又患感冒而发病。观其舌苔白厚,脉又浮濡,脉症合参,变为湿咳,三焦气郁化热。药方:白豆寇仁、藿香各10g,茵陈、滑石各15g,通草、石菖蒲各10g,黄芩5g,连翘10g,浙贝母14g,射干10g,薄荷(后下)2g,桔梗、杏仁、前胡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忌食油腻厚味助湿之品。

再诊服至剂咳嗽明显减轻,胸闷体倦亦大有好转。现痰未全净,大便偏干,提示有湿浊化热之象,上方减前胡、桔梗,加竹叶、水红花子各10g,利湿清热从三焦驱邪外出。此后,基本痊愈,见其苔尚有白腻,乃用化湿和中之方,巩固疗效而愈。

按语:咳嗽是常见疾患,湿邪伤肺之咳嗽,临床报道不多。刘老抓住“湿咳”临床特点,应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湿咳源于湿热弥漫三焦,肺气失于宣降。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咳嗽与喘,咳痰较多,苔白而厚,脉来濡细,伴有胸满体倦,头重,少食等。《素问》有“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秋伤于湿,上逆而咳”的记载。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说“夏季湿热郁蒸……逆行犯肺,必生咳嗽喘促,甚则坐不得卧,卧不得仰。”湿咳虽属外邪所伤,然和人体内生之湿热紧密相关。素有痰湿之人,复感外邪,新旧合邪,弊阻于肺,最易发为湿咳之病。

验案2湿咳

刘某,男,66岁。年10月27日初诊。自诉咳喘1年。现症咳嗽喘急,喉中疾鸣,痰白而腻,入夜病情加剧,不能平卧,伴有恶寒、胸憋、鼻塞流涕等症。视其舌苔白滑而腻,切脉弦细而滑。辨为湿浊痹阻三焦,肺气不利,治节不行之证。治拟宣化肺气,调畅三焦,清热化湿。用甘露消毒丹加味:杏仁、白寇仁各10g,薏苡仁15g,藿香10g,厚朴15g,茵陈12g,通草、石菖蒲各10g,黄芩4g,桔梗、连翘各10g,浙贝母15g,射干10g,薄荷(后下)2g,紫菀、大豆卷、枳壳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7剂。1周后复诊,喘急胸闷有所减轻,夜能平卧。效不更方,继以上方调治。患者服药30余剂,咳止喘平,其他症状随之而愈。

按语:甘露消毒丹是治疗湿温时疫的名方,具有化浊利湿、清热解毒之功。刘渡舟教授提倡治上焦宜芳化,用霍香、佩兰、菖蒲、白蔻仁等药,治中焦在苦温,遣厚朴、苍术、陈皮等药,治下焦宜淡渗利湿,以薏苡仁、茯苓、通草、滑石、泽泻之属。若湿热胶结,不能外达,在利湿前提下佐以清热之药。选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湿咳,盖因湿热为患,壅滞三焦,痹塞气机发为咳喘,以本方“清热于湿中,渗湿于热下,俾湿化热清,气机畅利,则诸症自除”。

验案3湿热咳嗽

刘某,男,55岁。年4月11日初诊。咳嗽,每遇劳累则加重已多年。刻下:咳嗽,有痰,音哑,咽干,自觉有气自胸中上冲咽喉而胸闷不安,舌苔白厚腻,脉弦。此乃湿热咳嗽。处方藿香10g,白寇仁10g,通草10g,射干10g,浙贝母10g,石菖蒲10g,连翘10g,滑石12g,茵陈12g,黄芩3g,薄荷(后下)3g,桔梗6g,山栀子6g。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忌油腻、甜食。

4月18日二诊:服药后诸症大减,咽干仍存,舌红、苔腻,脉弦。上方去山栀子、桔梗,加竹叶10g,7剂,服法同前。

4月25日三诊:咽干消失,病已告愈。言欲巩固疗效,仍疏甘露消毒丹加寒水石、生石膏各6g,7剂,持药而归。

按语:本例患者咳喘数年不愈,遇劳加重,看似虚证,然观其舌苔厚腻,脉弦不软,综合辨证仍属湿热为患,湿热中阻,气机自然不畅,肺气郁闭,乃发咳嗽,如投补剂,则更助邪碍气,与病何益?治当用甘露消毒丹加桔梗、山栀子芳化轻宣,开上利下,湿热得除,大气一转,诸症自除,后事饮食将养即可。

本文来源:光明中医年12月第28卷第12期。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用于学术交流,公众请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相关处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







































白癜风专业医院
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ucaiziz.com/zmjj/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