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浙贝母具有十分好的止咳化痰的强效,还具备了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都是可以使用的,尤其是用作于肺燥或秋燥导致的咳嗽。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浙贝母泻火的功效强。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是比较多的,浙贝母因为具备了性寒、味苦的效果,并且具备了不错的抗炎、抗病毒或者是很好的抗肿瘤的效果,平时使用的时候,和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物一起使用,还可以治疗不少的疾病的。
一、浙贝的功效作用
1、清肺利痰
清肺利痰是浙贝母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如果患者出现咳嗽痰不出,或者呼吸时肺部会发出异常的“呼呼声”,去看中医的时候,医生多半会先诊断是否患上了寒咳。如果确诊,就会建议患者每天用3-10克的浙贝母熬水喝,每日喝一次,一周之内便会收到效果。
2、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有研究表明,治疗溃疡、慢性胃炎这一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与海螵蛸、珍珠粉搭配使用才能显现出更好的效果。浙贝母中含有的贝母总碱具有清热化痰、消肿的功效。它能够帮助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将胃中的红肿消除,缓解患者的病情。
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胃镜下表观以红、肿多,经中医辨证多属痰热内盛之象。一般治疗宜“标本兼顾”。是方用浙贝母为君,意在清热化痰,开郁消肿,以治其本;所配的海螵蛸或珍珠粉均有制酸止痛之功,以治其标。目前的药理学研究亦证实,浙贝母中所含的贝母总碱确有抗溃疡作用。
3、前列腺肥大
有临床报道称,以浙贝母配苦参的功效与作用、党参的功效与作用等药制方,水煎服,共治疗前列腺肥大所致的排尿困难、急性尿储留患者35例。结果:症状缓解的有27例。
前列腺肥大为中、老年男性多发的慢性难治疾患。在其病理发展过程中极易引起患者排尿困难或急性尿储留。中医外科诊断认为,此病多属“痰病”,病机以痰湿积聚,阻滞下焦为关键。浙贝母有较强的化痰散结,消肿通关之功能。此方所以能奏效,与其不无关系。
4、腮腺炎
有人曾用浙贝母与大黄、吴茱萸、胆南星等药配伍,共研为细末,用醋的功效与作用调敷脚心,共治疗腮腺炎患儿余例。结果:大部分患者在1~3日内痊愈。
西医认为腮腺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腮腺炎症,病灶处红、肿、热、痛,一般属中医的“热毒疮疡”。浙贝母不仅具有化痰热,消肿胀之功,而且亦有解热毒之功。如《本草求原》中记载:浙贝母“功专解毒,兼散痰滞”。是方以之外用,调理经络的气血运行,可奏引热毒下泄,化痰滞于上之效,又避免了药物内服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二、浙贝的传统应用
1、浙贝母配桑叶:
浙贝母能开宣肺气,清肺化痰,桑叶疏散风热。配伍治风热咳嗽,咳嗽有痰者。
2、浙贝母配桑白皮:
浙贝母清肺化痰,桑白皮泻肺气肺火,合用则清肺化痰力强,治痰热郁肺之咳嗽痰黄。
3、渐贝母配金荞麦:
浙贝母化痰润肺降气,善开郁结,金荞麦清热解毒、化痰排脓,合用化痰降气,清热排脓,多用治肺痈吐脓血。
4、浙贝母配玄参:
浙贝母普于泄热消痰,玄参清热散结,合用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结核。
5、浙贝母配海藻、昆布:
浙贝母宣肺化痰,开郁散结;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善化顽痰,合用则开郁化痰散结力强,用治瘰疬。
6、浙贝母配连翘:
浙贝母开郁散结之功,又能解毒消痈;连翘功擅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配用则共奏清热解毒消痈之功,用治痈疮肿毒,内服外敷均可。
三、浙贝食疗养生:
1、浙贝杏仁露
材料:浙贝母10克、甜杏仁8克、冰糖15克
做法:浙贝洗净,杏仁用水浸泡片刻,去皮、尖洗净,二者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沸;加入冰糖煮30分钟,去渣留汁待凉后饮用。
功效:本品具有清热化痰、镇咳之功效,适于患肺炎的中老年人饮用。
2、浙贝蒸鱼翅
材料:浙贝母、丹参各10克,鱼翅、火腿各50克,菜胆克,盐3克,鸡汤适量。
做法:(1)把浙贝母研成细粉;丹参洗净,润透切片;鱼翅发透,撕成丝;菜胆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火腿切薄片。
(2)把鱼翅、浙贝母、丹参片、莱胆、火腿、盐、鸡汤同放蒸杯内,把蒸杯置武火蒸35分钟即成。
用法:每日1次,适量食用。
功效:活血化瘀,化痰止咳。适用于痰瘀型冠心病患者食用。但是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忌食。
3、浙贝蛋
材料:浙贝母2~3克,鸡蛋1个。
做法:把浙贝母研为细末。取鸡蛋1个,洗净外壳后在其尖端剪一小孔,把浙贝粉由小孔内放入,摇匀后以纸封闭小孔,放入饭锅内,小孔一端朝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1~2次,每次1个,连用5~7天。
功效:止咳平喘。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