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的守护天使 http://m.39.net/pf/a_6188257.html
一、川贝母
来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
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本品甘润辛散,苦微寒清泄,人肺、心经,为清泄润肺之品。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为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之要药;能开郁散结,治痰热或火郁胸闷、疮肿瘰疬。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
(1)肺热咳喘,外感咳嗽。
(2)肺燥咳嗽,肺虚久咳,阴虚劳嗽。
(3)痰热或火郁胸闷,瘦病,疮肿,乳痈,
肺痈。
内服:煎汤,3~9g;研细粉,每次1~1.5g;也可入丸剂。
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二、浙贝母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苦,寒。归肺、心经。
本品苦寒清泄,入肺、心经,为清热开泄之品。功似川贝母而长于清泄热邪、开郁散结,多用于痰热、风热咳嗽及瘰疬疮肿等。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1)肺热咳喘,风热咳嗽。
(2)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本品苦寒,故风寒咳嗽或寒痰咳嗽忌服,脾胃虚寒者慎服。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三、平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的干燥鳞茎。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
用法用量
3~9g;研粉冲服,一次1~2g。
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刺疟篇第三十六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大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瘙状,非窿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胸的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伍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肤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
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胫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跗髓病,以针针绝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