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学四圣心源

中医

周易

武术

茶道

古琴

太极

内容提要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一期(年)核心课程,选用清代御医黄元御先生所著《四圣心源》为教材,耿宏慧老师讲授,医院临床医生为主体,本期课程共三十六讲。本册选录学员学习心得共二十九篇。

庚子年

八月十八

编辑:紫萱

学《四圣心源》浅悟一气周流

石惠

年《四圣心源》的学习已经结束,回顾一年的学习所得,中医在我心里有了新的定义,它与我在学校学习时理解的中医不同。以前在学校里,我学了中医基础理论,了解了许多的中医专有名词;学了中药,并熟记每味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学了方剂,能熟背教材上每个方子的组成乃至配伍原则。但八年中医学习毕业,我未能成为一名中医师,因为我不会开方子,连感冒药都不敢贸然尝试。我心里崇拜中医,古籍里的那些方子似乎都有奇效,能为大多医者之不为,能以数味草药治疑难病症于无形,能获得患者最真挚的感激,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斩奸除恶保护一方百姓安宁,所谓医者仁心,我的从医梦,是想拯救病患远离痛苦。但我又畏惧中医,心中所学不知如何使用,怕疗效不好自己辱了中医的名声,医院就职,更是没有机会学习和实践中医,心里的中医梦也就逐渐淡忘。

  所幸,我在师兄的引荐下,参与了《四圣心源》的学习,耿院长知识渊博,授课内容丰富,常常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各种临床案例分析实用客观,并且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我从初始学习的迷惘到现在的心有所悟,心中万分感激,虽然目前不能学有所用,但现在我能学有所思而不是脑中一片混沌已是一种进步,现将我目前对一气周流的粗浅理解记录如下:

  一、五行之一气周流

  五行不过土枢四象,中气浮沉则生阴阳,阴阳升降则有四象,中气者土也,四象者木火金水也。五行含五脏,肝喜条达,其性疏泄,有“木”生发的特性,故属“木”;心阳温煦,有“火”阳热的特性,故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属“金”;肾主水、藏精,有“水”润下的特性,故属“水”。五脏归属五行是以脏腑之气而不以脏腑之质定义,五行之间相互关系也是以气而论。

  五脏之间相互依存,如肾之精以养肝,肝藏血以济心,心之热以温脾土及肾水,脾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清肃下行以助肾水。五行之间又相互制约,如肺金气清肃下降,可抑制肝阳上亢;肝木条达,可疏泄脾土湿郁;脾土运化,可制肾水泛滥;肾水滋润,可防止心火炎烈;心火温热,可制约肺金清肃太过。五行之间相生相克方能维持脏腑功能协调,天地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方能有序可依,有矩可循。

  如中气亏虚,枢轴无力,则脾陷胃逆。戊土不降,相火失根,君相同气,臣败则君危,相火不密则君火飞动,故善忘而不寐;己土不升,则乙木不达,壬水失藏,则癸水不温,木郁水中,则愈郁而泄,故精遗梦交。对比中医内科学教材中提及不寐病机(心脾两虚,生化之源不足),遗精病机(肾失封藏,精关不固),《四圣心源》的土枢四象病机分析确实更加精准,按此方法可知病之表象亦知病之根源,不用死背每病一方,而是根据四象升降布药拟方,人体是一个整体,没有哪个疾病是独脏病而不累计它脏的,一气周流的思维正是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辨证论治,可治表也可治本。

  二、药物之一气周流

  耿院长授课时讲方子,喜欢用土枢四象图来讲解,他说一个方子没有君臣佐使,药物之间不分贵贱,拟定一个方子,就像布阵打仗一样,每味药都有其不同的职责。有左路升发的药物,如麻黄、细辛、升麻、黄芪、柴胡等;有右路敛降的药物如浙贝母、五味子、石膏、黄芩、半夏等;有中焦斡旋的药物,如干姜、甘草等;也有一升一降调畅气机的组合,如桔梗、枳壳。许多经典方剂均是应用一气周流药物升降的原理治病,如麻黄汤治疗外感风寒表症,用麻黄、桂枝升散肺气,杏仁宣降肺气,一升一降恢复肺气之宣降;如升降散,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消温热流毒于无形;还有耿院长用石膏50g、细辛30g煎水含服治牙龈肿痛,石膏清阳明实热,细辛发散阳明郁热,一清降一发散消阳明热痛于无形。

  在《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气滞一节,耿院长讲下气汤治疗滞在胸膈的治疗原理时,曾扩展详细讲解了麻氏下气汤,该方中甘草和中,斡旋中焦脾胃,半夏和胃降逆,助胃之敛降,茯苓健脾渗湿,助脾之升运,三味药合而调理脾胃升降功能,扶正和中;橘红、杏仁清降肺气,化痰降逆以清白虎之热,丹皮、首乌入血分滋阴疏肝清热,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此方健脾渗湿并敛肝阴,滋肝阴而不助脾湿,脾升则肝肾随之亦升,胃降则心肺随之亦降,八味药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脏腑升降复常,气机调畅,诸病自愈。处方正是完美诠释了“左升右降、中气斡旋、一气周流”的理论。

  三、经脉之一气周流

  我们来看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足之三阴,自足走胸;手之三阴,自胸走手。根据经络线示意图我们可以发现它是一条经脉接着一条经脉,这样如环无端、循环不息,就像一条由多条不同方向连接的水管一样,只要水管通畅,水可以在里面有序流淌,如果水管堵塞,那么水流就会受限或者外溢,如此便是一气周流形象的一面。

  此外,经脉又分表里,如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臂上廉,下入缺盆,络肺。肺与大肠同属金,肺为“相傅之官”,在上,主气,司呼吸;大肠为“传导之官”,在下,能变化水谷,传导糟粕,一上一下功能协调则气得以通,故凡吸气困难者,大便排泄困难,而经常便秘者易浊气上逆而发口臭。肺手太阴之脉循手臂前缘内侧,属阴,大肠手阳明之脉循手臂前缘外侧,属阳,一阴一阳相互感应,大肠经的邪气容易进入肺经,肺经的邪气也可以表现在大肠经上,因此外感邪气袭肺时,除了鼻塞、咳嗽、流涕等还会合并腹胀、腹泻、便秘等症,如肺里有热,吐黄痰,可用清泄之法,让肺热从大便排出得治。盖人之九窍,七上二下,气清者出上,物浊者出下,水谷入口,肠胃能藏者,赖大肠之收敛也,大肠收敛正常,亦使魄门开启正常,应时排泄;水谷化气,积于胸中者,藉华盖之收敛也,肺气收敛正常,则鼻喉清利。因此气息的畅通不但保证了肺的开阖功能正常,也同时保证了肠道的畅通无阻。故肺与大肠无论从表里、上下、阴阳还是气的收敛功能都是相辅相成,此病则彼病,这也是对一气周流整体观念很好的诠释。

  四、自然界之一气周流

  四季更替,万物才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树木春天发芽添枝,夏日枝繁叶茂,秋季落叶纷飞,冬日里叶落归根保留养分准备来年再添新枝,如此而周生生不息;又如雨水降落大地,水遇热蒸发上升为云,云遇冷空气又降而为雨,水分子无论外在形态改变为液体、气体或是固体,它的分子根本结构没变,只是随外在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形态存在天地之间,如此循环实则就是一气周流。

  五、人体代谢之一气周流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该文诠释了水谷精微、气血津液在全身的输布是通过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共同协助完成的,并且在其代谢过程中各个脏腑气血、津液的消耗都得到了不断的补充,通过三焦完成水液代谢的全过程,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以此维持人体生命不息。

  耿院长上课时提到,从西医细胞学角度来看,人体每个细胞都有一气周流的模式在运行。从细胞形态来讲,细胞从增殖、分化、稳定再到凋亡都是有规律的,细胞凋亡的产物又成为其他细胞的营养物质;从单个细胞生长发育来看,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营养物质,于是细胞壁打开通道让组织液中营养物质流入细胞,细胞的代谢的产物又通过固定通道排到细胞之外,其一进一出,周而复始的代谢模式亦是一气周流。

  最后,一气周流的模式囊括人体土枢四象、世间万物生长消亡、宇宙星体运行规律等,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博大精深,其以人为本的宗旨让人敬佩,学习中医不仅增慧益智参透万物,还能治病求本。我现在中医知识浅薄未能临床实践中医,举不出病例分享,只能写点粗浅感悟和理解,希望经过接下来一年学习,能够实践中医,有更多的临床治病体会可以分享,感谢耿院长一年的无私付出!

  (作者单位:医院皮肤性病科)

相关连接:

《四圣心源》精讲与实践班——招生简章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一期结业典礼圆满举行

《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①:《四圣心源》学习体会及临床运用举例

《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②:《四圣心源》为中西医结合找到了思路

《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③:我与《四圣心源》的不解之缘《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④:学习《四圣心源》提升临床水平《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⑤:学《四圣心源》修好四心《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⑥:做实验与学习《四圣心源》碰撞出的想法《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⑦:学习《四圣心源》系列课程浅悟《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⑧:《四圣心源》与临床运用《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⑨:浅析《四圣心源》之中气论《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⑩:“一气周流”思想可补西医之偏《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消渴——足厥阴之病也《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学习《四圣心源》建立中医思维《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四圣心源》对临床应用的启发《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用《四圣心源》的思想指导治疗糖尿病《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从病案谈《四圣心源》的临床应用《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学习《四圣心源》打开临床思维《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对《四圣心源》阴阳五行观的认识《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学习《四圣心源》重燃中医信心《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学习《四圣心源》提高中医学认识

中医传承讲习所简介

  尊岐黄妙理,循仲景学说。

  探四圣心源,入医家堂奥。

  继先贤遗志,续中医慧命。

  以中医思维,破临床迷津。

  中医传承讲习所缘起:首届全国名中医重庆医科大学王辉武教授多年倡导。医院领导班子鼎力支持下,李群堂主任携手重庆华藏书院耿宏慧院长,勠力同心,于年月5日正式创立。

  中医传承讲习所以“讲真理,说实话,传真实功夫”为宗旨,希望搭建一个中医人交流和讲习的平台,使其成为重庆铁杆中医的后花园,进而培养一批以纯正中医思维指导临床的优秀中医师。

  讲习所课程安排以《素问》、《灵枢》、《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为基础,以黄元御医学思想为主干,融汇李东垣、朱丹溪、周慎斋等各家学说,共同构成讲习传承的核心,突出丹道医学特色。期望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员养成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中医思维,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中医,来源于民间,也要回归于民间。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本讲习所欢迎有一技之长者走上讲坛分享经验。同时学员除了医疗工作者以外,也欢迎广大中医爱好者前来参加学习。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bm/6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