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都想放弃治疗了”吴女士这样说道。
吴女士今年54岁,胃脘胀痛有十几年了,刚开始那两年还好,治疗比较频繁,医生说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两年过去了,就诊治疗后症状有好转,但每逢饮食不节、情绪不畅时症状反复,后医院,都没得到很好的结果,也就放弃了。
但是,有时严重时疼痛难忍,又不得不找医生看,即使不报什么希望,也求个心理安慰。后来,陪儿子孙子来广州玩,突然加重了被儿子看到了,医院,最终缘分使然,遇到了我。
经辩证了解,吴女士胃脘胀满疼痛,饭后加重,烧心,偶有反酸,嗳气,口干口苦,乏力纳少,不敢进食,寐差,大便可,舌黯红,苔黄厚腻少津,脉弦滑。
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胃窦部局部腺体萎缩。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湿热内蕴,气阴两伤型)
治则:清热化湿,滋阴润降。
方药:石菖蒲12g,郁金9g,紫苏叶15g,佩兰12g,延胡索12g,佛手15g,茵陈6g,砂仁10g,酸枣仁20g,沙参20g,麦冬20g,枳壳15g,红景天15g,炒麦芽12g。日1剂,水煎取汁mL,分早、晚2次温服,共7剂。
经过一周的调理,吴女士特意从老家坐高铁来再次找到我,说:“这次我看到了希望,说真的,我都想放弃治疗了”,经辩证了解,胃脘胀满疼痛减轻,仍有烧心,偶有反酸,嗳气减少,口干口苦,乏力稍减,纳增,寐好转,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滑。上方加浙贝母15g。煎服法同前,共14剂。
半个月后,吴女士诉症状反复,且伴有后背沉重疼痛,询问其近日情况,自述曾于活动汗出后外出受凉,舌黯红,苔薄黄腻,脉弦滑。二诊方加桑叶12g,威灵仙12g,荆芥12g。煎服法同前,共7剂。
一周后四诊:诉诸症减轻,后背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三诊方去桑叶、荆芥,嘱其继续服药2个月,后随访诉症状未再复发。
总结:本例患者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蕴,阻滞气机,故见胃脘胀满疼痛,日久耗气伤阴,可见口干口苦,乏力纳少,舌红,苔黄腻少津,均为湿热内蕴、气阴两伤之象。故治宜清热化湿,滋阴润降。方中石菖蒲、郁金、茵陈、佩兰、砂仁清热化湿;红景天、炒麦芽、沙参、麦冬益气生津养阴;紫苏叶、佛手、枳壳、延胡索理气和胃止痛,既助脾胃运化,又防止养阴之品滋腻碍脾;酸枣仁养心安神。二诊患者仍有烧心反酸,加浙贝母抑酸和胃。三诊患者出现汗出受凉、后背沉重疼痛,为肺胃阴虚、肺气不宣之证,故加桑叶、威灵仙与沙参、麦冬配伍,润燥不滞,疏通不燥,并加荆芥疏风宣肺散寒。四诊诸症好转,但本例患者病程较长,故嘱其继续服药2个月,平时注意饮食有节,情绪调畅,预防复发。
当然,门诊个例,仅供参考,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药方分享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了解中医,觉得有用可以点个小红星,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困扰,不妨说说你的情况,尽我所能,能帮一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