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辉这一年的诚意,都在这里了

这一年,三辉图书策划和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是我们的劳动与付出所在。在这之中,我们挑选出精华的部分,也是最使我们引以为豪、最让读者期待和赞誉的部分,构成了这张“三辉图书年度好书”书单。这里面有流亡者的回忆与自述、史学家的洞悉与重构,也有对当下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审视与沉思、对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批判,还有天马行空、令人拍案的想象。我们相信,这一份年度好书清单能够成为“自由的智识生活”的丰富注脚。

艾柯作品三种

误读(插图修订版)

[意]安伯托?艾柯著

吴燕莛译

任何有志于恶搞与解构的人,都应该认真拜读本书

新增插画全新升级

在欧洲,艾柯已成为知识与教养的象征,作品驳杂而又深具内涵。《误读》是艾柯最著名的仿讽文学开山之作,书中随处可见天马行空、稀奇古怪又充满着隐喻及典故的各色故事,在天文、地理、神话、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大众文化、媒体、拓扑学……之间游刃有余。插科打诨、装疯卖傻一般的文字之下,是艾柯对我们时代最“愤世嫉俗”的批评。本书配图由新锐插画师顾湘特地创作,令本已十分漂亮的文字更加生色。

—书摘—

乃莉塔,我青春年少时的鲜花,夜晚的煎熬。我还会再见到你吗?乃莉塔。乃——莉——塔。三个音节,第二和第三个音节构成昵称,仿佛跟第一个音节相矛盾。乃——莉塔。乃莉塔,愿我能记住你,直到你的容颜化成泡影,你的居所成为坟墓。

我名叫安伯托安伯托。当那桩至关重要的事件发生时,我正在尽情享受青春得意。据当时就认识我的人而不是现在看见我的人说,读者啊,在这个牢房里,我形容枯槁,脸上长出一把活像先知一样的大胡子……据当时认识我的人说,我原本是个风华正茂的希腊美少年,带着一丝忧郁,我相信,这是由于地中海卡拉布里亚祖先的染色体的遗传。我所遇到的姑娘,无不倾倒在我的面前,她们身体里刚刚发育成熟的子宫热烈躁动,渴望我的进入,把我变成她们在孤独的夜晚发泄痛苦的对象。而我则几乎完全不记得那些姑娘,因为我自己为另一种情感所折磨;我的眼睛,几乎不曾在她们像丝一般光滑、柔如鹅绒、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一片金光灿烂的面颊上停留。

带着鲑鱼去旅行(插图修订版)

[意]安伯托?艾柯著

殳俏马淑艳译

戏谑不可思议的现代生活

颠覆写作鼻祖艾柯的仿讽开山作

这一系列迷你文章是种种神奇指南之汇编:怎样辨别色情电影,怎样度过充实的假期,怎样在空中吃喝,怎样提防寡妇,怎样讨论足球,怎样与出租车司机相处……戏谑、挑衅、怪诞而又机智。艾柯对这些人们从未想过的问题予以解答,又对习以为常的答案提出质疑。这段令人捧腹不已的阅读旅程,带我们窥探现代生活的荒诞。

—书摘—

这已经是个烂规矩,每当暑假将至,每个政治或者文学刊物就要不约而同地为大家推荐10本以上“有意义”的书,以此来帮助大家睿智地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但是若干知名作家一直有那样的坏习惯,那就是把读者都当作些出身低微、品位奇差的文盲,所以他们绞尽脑汁为大家推荐那些高小文化的人在小学毕业之前已看过的书。虽然在我看来,怂恿读者去尝试德文原版的《亲和力》,七星版的普鲁斯特,或者彼特拉克的拉丁文原著,即使不是蓄意冒犯,那种高高在上的气焰也足以被人拍砖。但也别忘了,被这类型的推荐疲劳轰炸了这么长时间后,读者的要求总会越来越苛刻的;另外,我可以告诉你,那些负担不起豪华假期的人,对于那些不用怎么花钱又很刺激的活动总是跃跃欲试的。

开放的作品

[意]安伯托?艾柯著

刘儒庭译

评论界划时代的的惊世骇俗之作

对先锋艺术最具挑战性的理论总结

《开放的作品》是艾柯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是当代意识理论的革命性标志作品,以及讨论语言技术和20世纪先锋艺术的思想意识作用的坐标。艾柯在本书中试图全面地分析当代艺术的设计和方法,涵盖了十二音体系音乐、乔伊斯、试验文学、非形象绘画、运动艺术、电视直播的时间结构、新小说派以及安东尼奥尼和戈达尔之后的电影、信息理论在美学上的运用等,并提出了此后萦绕他学术生涯的核心概念:没有任何一种意义应当是绝对的。

—书摘—

语言分为传达的和刺激的这种二分法,如果能使我们接近语言的美学用途这一问题,却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们还看到,传达和刺激这样的区分既不涉及表达的结构,也不设计它的应用。我们找到很多这样的句子,这些句子是传达性的,向某人表达了某种状况,同时又有刺激价值;同样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刺激的句子,这些句子在一定的情况下也有传达的价值。大家可以想一想高速公路的某些标牌,比如“注意!”这个标牌,它很清楚地表示,前方不远处有收费站,因此这一段禁止超车,车速要减慢。事实上,为了一定的目的(传达的或者刺激的)使用一种表达时总是要利用这一表达的两种交流的可能性,其典型实例就是某些启示性的交流形式……“米诺斯”这个符号有其文化—神话含义,在这种含义中,这一符号传达的信息是明确的,但它同时又有一系列的,同一提到这个人物就会联想到的、它的发音引起的本能反应相联系的内涵。

《民主的阴暗面》

[英]迈克尔?曼(MichaelMann)著

严春松译

一部20世纪阴暗面史书韦伯之后最重要的社会学家迈克尔?曼

重塑对历史的理解提出充满挑衅的现代民主新理论

著名历史社会学家迈克尔?曼在本书中首次揭露为何残忍的种族清洗是近代产物,无论是那些最骇人听闻的事件——殖民主义的种族灭绝、亚美尼亚、纳粹大屠杀、柬埔寨、南斯拉夫、卢旺达,还是那些残酷程度稍轻的案例——近代早期的欧洲、当代印度、印度尼西亚,它们都是“民主的阴暗面”。曼的解读聚焦于社会中的政治权力关系,揭示凶残的种族清洗,为何是现代民主的丑恶一面;民族国家的现代潮流,又如何将对“非人民”的清洗和暴行正当化。

—书摘—

政治不稳定分不同形式。有一些国家正处在分裂并进入派系化状态(像胡图族控制的卢旺达国家);还有的国家已被武力控制,正在拿出新的巩固措施,坚决压制不同政见和宗派主义(如纳粹国家)。在某些全新的国家,巩固与控制极不平衡(如在新的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人的国家)。但是这些不属于稳定和团结紧密的国家,不管是民主还是威权主义的。它们也不经常是政治科学研究者揭示的最可能会产生内战的失败国家(21世纪初的刚果是一个例外)。处在最残酷阶段的种族清洗通常是受国家引导,而这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国家团结和行动能力。

《索尔·贝娄访谈录》

索尔·贝娄访谈录:在我离去之前,结清我的账目

[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NormanManea)著

邵文实译

文学大师的心灵交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自传式生平回顾

年,波士顿大学,两位当代最重要的犹太流亡作家索尔?贝娄与诺曼?马内阿之间展开了一场对话。两位背景相似、惺惺相惜的犹太作家在长达6个多小时的对谈中,回溯了贝娄的家庭、成长、信仰、犹太人的美国化,以及创作、阅读、爱情、友情等诸多方面,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部珍贵的自述传记,留下了一组生动而珍贵的时代剪影。

—书摘—

他后来邀请我们,即塞拉(Cella)和我,到他位于佛蒙特的避暑别墅过夏天,就是在那两个连续的夏日里,我们对彼此的了解逐渐深入起来。早晨,他身穿T恤衫和有许多口袋的牛仔裤,头戴有着长长的蓝帽舌的棒球帽;傍晚,在小厨师(LePetitChef)餐馆(他是那里的贵宾之类的人物),他显得优雅而古怪,穿着粉色或红色衬衣,打着设计独特的蝴蝶结领带。他有着一种自然而开放的风度,绝不自命不凡或装腔作势。他看上去就像个农夫,或是旧贵族,或是一个正在度假的艺术家。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美]斯蒂芬·平克

安雯译

以暴力的尺度,度量人性的进化

人类做对了什么?未来如何主导自己的命运?

著名心理学家、科普作家斯蒂芬?平克关于人性最恢弘的著作斯蒂芬·平克是当今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入选《时代周刊》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百人名单,以及《外交政策》的世界百名思想家名单。在这本巨著中,平克重新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与前景,展示了上百幅图表和地图,佐以大量的数据资料,证明了暴力在人类的历史中呈递减的趋势,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随后,他阐释了其中的原因,以及,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

—书摘—

我必须要说服你,暴力在人类历史上是下降的。我知道,此论必定遭到质疑、责备,甚至激起愤怒。我们的认知将我们预设为相信自己生活在暴力时代,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有媒体推波助澜,其信条是“见血的消息上头版”。人类的头脑在估算事件概率时,总是避难就易地从回想案例和图像开始。与老人安然辞世的画面相比,残暴杀戮的场景更易令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而刻骨铭心。不论暴力死亡的比重有多小,它的绝对数都足以填满媒体的晚间新闻,让人们对暴力的印象与其实际分量完全脱节。

纳菲西作品两种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以阅读来记忆

[美]阿扎尔?纳菲西(AzarNafisi)著

朱孟勋译

四位西方文学大师数本伊朗禁忌之作

隐秘的阅读所带来的“微小开口”,通往的却是极大的自由

阿扎尔·纳菲西生长于伊朗,年因拒戴头巾,被逐出所任教的德黑兰大学,后移居美国,因《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引发全世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ebeimua.com/zmbm/10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