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元时期,最为杰出的医学家莫过于“金元四大家”。然而,在那个时代,有一个医生的水平绝不输给金元四大家任何一个,它就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的师父——张元素先生。张元素自创易水学派,还带出了李东垣、王海藏两个重量级的弟子,更重要的是,张元素的用药之道堪称经典。就拿止咳化痰来说,张元素可以说细化的比较细致。比如,张元素指出,咳嗽时如果有声无痰的,用药上注意用“生姜、杏仁、升麻、五味子、防风、桔梗、甘草”等中药;如果咳嗽的时候无声有痰的,用药上注意用“半夏、白术、五味子、防风、枳壳、甘草”等中药;如果咳嗽有声有痰的,在用药上注意使用“白术、半夏、五味子、防风”等中药。如果是在冬月咳嗽,用药上可以加上麻黄、陈皮少许;如果是久咳不愈的,可以加用止咳、阿胶等中药。在张元素的眼里,对于咳嗽来说,他是很重视在咳嗽的过程中有没有声音、有没有痰。在临床治疗咳嗽的时候,有没有声音不要紧,但是有没有痰却很重要,因为干咳和咳嗽有痰在治疗上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咳嗽有痰时,痰液是清稀还是浓稠,所代表的病机是不一样的,而遣方用药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在治疗咳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没有痰。止咳不化痰,等于白忙。所以,张元素对此也支了新招,指出,“去痰用半夏”,的确半夏的化痰能力是挺强的,但是痰液也要分热痰还是风痰,对此,张元素认为,“热痰加黄芩,风痰加南星”。当然,张元素的止咳绝招还不是这些,他在“随证治病用药”里对于咳嗽的治疗有了决定性的用药绝招,那就是“五味、杏仁、贝母”。为什么说这三味药是止咳化痰的绝招呢?因为这三味药在止咳化痰里发挥着极其强大的作用。五味子对于止咳的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比如“主益气、咳逆上气”,这就很明显的指出了五味子在止咳方面的作用。大唐药王孙思邈曾这样评价五味子的妙用——“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再后来,清代医学家赵其光对五味子的止咳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论述:“五味子,为咳嗽要药,凡风寒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劳伤咳嗽,肾水虚嗽,肾火虚嗽,久嗽喘促,脉浮虚,按之弱如葱叶者,天水不交也,皆用之”。杏仁的止咳作用,其实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有记载,即“主咳逆上气”,后世医家在很多止咳方剂中都有用到杏仁,在《滇南本草》中对杏仁的止咳化痰的作用也有了明确记载,如“止咳嗽,消痰润肺”。贝母在止咳化痰方面的作用是很强大的,在《药品化义》中,对于贝母的作用描述的很详细:“贝母,味苦能下降,微辛能散郁,气味俱清,故用入心肺,主治郁痰、虚痰、热痰及痰中带血,虚劳咳嗽,胸膈逆气,烦渴热甚,此导热下行,痰气自利也。”当然,在使用贝母的时候,需要注意区分川贝母和浙贝母,二者其实在止咳化痰方面还是有区别的,通俗来讲,川贝止咳的力量强,浙贝的化痰能力强。综上所述,张元素在止咳化痰方面的用药可以说是很有特色的。如果在临床用药的时候,拟定了主方之后,觉得方子里总有些美中不足,不妨了解一下神医张元素在治疗咳嗽方面的“必杀技”,或许能够对各种咳嗽有一个良好的作用。 金兰